每日一经方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中。由茵陈蒿末、五苓散组成,主要成份:茵陈蒿、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茵陈蒿末十分4克五苓散五分2克

茵陈4g,白术9g,赤茯苓9g,猪苓9g,桂枝6g,泽泻15g。

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前列腺炎或肥大属肝气郁滞小便不利者。

上二味,先食,饮方寸匕(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本方为除湿退黄之剂。方中茵陈蒿能清热利湿除黄,五苓散功能化气利水,健脾胜湿。诸药合用,湿热黄疸中湿偏盛者,用之甚效。

黄疸从湿得之,此固尽人知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此亦尽人知之。五苓散可利寻常之湿,不能治湿热交阻之黄疸,倍茵陈则湿热俱去矣。先食饮服者,恐药力为食饮所阻故也。(曹颖甫《金匮发微》)。

黄疸姜某某,男,26岁。久居山洼之地,又值春雨连绵,雨渍衣湿,劳而汗出,内外交杂,遂成黄疸。前医用清热利湿退黄之剂,经治月余,毫无功效,几欲不支。就诊时,黄疽指数85单位,转氨酶高达单位。察其全身舌黄而暗,面色晦滞如垢。问其二便,大便溏,日行二三次,小便甚少。全身虚浮似肿,神疲短气,无汗而身凉。视舌质淡,苔白而腻,诊脉沉迟。脉证合参,辨为寒湿阴黄之证。治宜温阳化湿退黄。疏方:茵陈30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15g,桂枝10g,猪苓10g,附子10g,干姜6g。初服日进两剂,3天后诸症好转。继则日服1剂,3周痊愈。化验检查:各项指标均为正常。

按本案辨证属阴黄范畴,治当健脾利湿,褪黄消疸。方以茵陈蒿为主药,本品无论阳黄、阴黄,皆可施用。用五苓散温阳化气以利小便;加附子、干姜以复脾肾之阳气,阳气一复,则寒湿之邪自散。临床上,刘老常用本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之属于寒湿内阻者,服之即效,颇称得心应手。[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62-63]。

亳州鑫绿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zz/6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