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113/534.html
慈怀君说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人称之为“外科圣手”,是中医外科鼻祖。
他是世界最早的麻醉疗法使用者,更是针灸医病的先驱者,一生行医,名声颇著。
他就是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华佗。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无法预测的人生轨迹
汉灵帝中平元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地方势力乘机兼并称雄,酿成了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的混乱局面。
经济遭到破坏,政治极端而腐朽,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灾难深重,民间疾苦。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乱世,而华佗便生长生活在这个时代。
乱世之中,除了战火纷飞外,各个领域更是人才辈出,无数智勇双全的英雄前赴后继,他们或武艺超群守卫一方平安,或足智多谋决胜于千里之外。
而华佗则用他精湛的医术、一颗仁心、一双妙手,在乱世之中拯救世人的伤病苦难。
华佗父亲在他年幼时便去世了,哥哥则被抓走服兵役,了无音讯,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
世间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都是未来的伏笔,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
父兄早逝,这使得华佗解除了年轻人成长道路上要接受的父兄的意志,使得他个人的意志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才有后来弃仕从医的事。
也正是与母亲相依为命,才让华佗对母亲很是孝顺,在母亲患上奇症后更加深了他学医的决心。
入仕报国,做出一番大事业,往往是青年人的梦想,华佗也不例外,所以他早早的便已经熟读诸如《论语》《春秋》《尚书》之类的书籍。
为此,华佗早年间外出游学,用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入仕做准备。
也许是既定的命运,又或者是人生轨迹的巨大转变,华佗未能如愿入仕,反是踏上了一条行医的道路。
也正是如此,世间多了一颗璀璨的新星,一个医学时代的传奇也正式开始。
据记载,华佗曾前往西山琼林寺拜师学艺,拜于治化道人门下。
在此地,治化道人安排华佗与各种各样的患者住在一起,令他做着照顾病人的杂事。
三年中不管春夏秋冬,黑夜白天,华佗都尽职尽责没有离开,甚至细心的记下每一位患者的饮食用药情况,因此积累了许多病例资料。
见此,治化道人决议用心培养华佗,令他在后殿研读医术,白天读药典,练习熬药,晚间钻研医理,这一晃又是三年。
山上待了六年,经过了治化道人的考核,拜别了师傅,华佗踏上了独自行医的道路。
人这一生,所走的每一步、遇见的每个人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所有的经历都是暗中标好了价格,然后用努力与不懈的精神去换取。
而华佗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塑造一个医学界的传奇,谱写一首惊叹世人的名曲。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走南闯北深积临床经验
华佗深知,若想成为岐伯、扁鹊、仓公这样杰出的医者,博闻广识非常重要。
因此他踏上了四处游历的走方行医之路。
华佗并非是从小学医,所以他没有太多传统医者的观念,加之他早年间曾四处游学,所以使得他的行医风格大胆而创新,别具一格。
言无常宗,物无常用,适时的打破常规往往能得到更多的真理,医学亦是如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认为医学相比于其它学科,不仅需要扎实而强大的医理做支撑,更需要亲自实践,积累临床经验。
在行医途中,华佗曾遇到过一个患了黄疸的病人,黄疸也就是现在常见的传染性肝炎,这个病在当时是无法医治的,但神奇的是这个病人在一年后却再次来寻华佗看病。
非常震惊的华佗在检测完病人的身体后,却没有发现一点黄疸的症状,便好奇的询问,后来得知这个病人在断粮的时候曾上山采野蒿当饭吃。
华佗好像在黑暗中寻到了一抹光亮,经过反复调查与实验,得出黄蒿便是战胜黄疸的武器,但不同的时间药效大有出入。
华佗给黄蒿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茵陈,还为它因时而定的药效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意思是说,三月里采的是药,四月采的则是草。
老子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于细节中往往可以窥见成败,预测未来。
不断的积累,又不断的发现,华佗救治了越来越多的病人,声望也越来越高。
华佗曾为广陵太守治病陈登治病,当时的陈登胸中烦闷、不思饮食。华佗诊脉后说他胃中有虫,将要结成肿毒,是因为吃太多生腥食物造成的。
华佗为他开药服下后,吐出了许多红头的虫子,病也马上痊愈,但这个病三年后会复发,如果不治疗就会病亡。
三年后,陈登果然旧疾复发,因华佗外出没有寻到,很快就不治而死了。
诸如此类的事迹,多不胜数,华佗在游历期间,患者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不论贫苦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他皆一视同仁,尽心竭力为世人解除病痛。
人无信,必不立,人无品,必不用。无论任何行业,信任和品德都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因为华佗的医德与医术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人们才拥戴他尊崇他,称他为神医华佗。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深谙养生之道的外科鼻祖
其实华佗更擅长的是外科手术,也因此被称作外科鼻祖。
他当时便可以施用打开腹腔的外科手术,进行脾脏摘除,然后再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可见其医术高明和眼见之深远。
华佗的麻沸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纯中药手术麻醉剂,其神奇的功效,竟可以让受患者在生活中犹如醉死,一无可知。
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划时代的发明,放眼全世界,欧洲在18世纪才研究出能够应用全身麻醉的药物,华佗的麻沸散早之多年。
成功往往意为着要做出巨大改变,辅以数次的实验和不懈的恒心,华佗的外科手术可谓震惊世人。
华佗不仅重视治病救人,对养生和预防保健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华佗对前人的“气功”“导引”等锻炼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结合了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创编了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取名“五禽戏”。
这套体操经常锻炼可以疏通血脉、防病祛病,还可以增加食欲,很受人们欢迎。他的徒弟吴普按照这个方法坚持锻炼,活到九十岁也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
生命在于运动,华佗深谙此道,他的五禽戏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重视预防的思想。
病后求医,不如病前预防。人生亦是如此,将事情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往往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除了通过五禽戏增强身体机能,华佗也非常重视精神养生。
正常的精神活动可以使人气血协调,有利于身体健康,而过度的思虑则会导致脾胃功能的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胃胀的症状。
他用自身的人生实践提出“好学、立志、求德”作为精神养生的指导法则。
人立于世间,就无法逃离世俗,欲望与野心的碰撞都是无可避免的,但物极必反,过度的追求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急切与苦恼中。
因此,华佗提到,过分的追逐名利、地位观念会成为思想之患,从而影响健康。
人生得失,自有轮回与造化。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一代神医卒于狱中
说到华佗,就不得不提曹操。
一个是治病救人的神医,一个是征战疆场的枭雄,相同的家乡不同的身份,那么二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曹操想到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心中苦闷得不到发泄,不久就病倒了。
一天,曹操突然感到头目眩晕,疼痛难忍,昏倒在地,来诊治的医生如走马灯般,但都不见好转。
这时有人向曹操推荐神医华佗,思来想去,觉得让他试试也无妨,便立刻派人去请。
华佗很快就延缓了曹操顽固的头疾,因此华佗也被强行留在了曹操的丞相府,做了曹操的侍医。
可谁能想到,这一留,竟然葬送了一为绝世神医的前程和性命。
华佗心心念念着天下百姓,便想法设法归家,后来谎称家妻病危,赶回了家。
此次归家后,便一去不返,曹操亲自写信与他让他回去,但华佗却非常顽固,坚持不回,曹操因此怒不可遏。
最后派人将华佗抓进了监狱中,将华佗以不从征召的罪名处死了,一代神医就这样卒于狱中。
假如他能够随波逐流,在权贵面前温顺一些,自是有荣华富贵,但他没有,更没有假如。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也少有圆满,经历与结局总不会全部如意,良好的心态更是不可多得的。
回顾华佗这一生,医术精湛,开创了中医外科,救人无数,为世人敬仰,但也有着不可说的不甘和遗憾,但这些不甘都在这一生行医中慢慢消失了。
他用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和一双化解病痛的妙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出仕的梦想。
战争纷乱的乱世之中,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共同书写了东汉末年的传奇历史,与其说华佗参与了这个传奇历史之中,不如说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华佗虽已逝世,但救人的事业却是永存的,这份丹心与赤诚,将永远延续下去。
华佗再世的声望也将有更多的医者为之谱写。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书子,一人一笔,无问西东。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下期人物」
系列
正在连载中
明天,让我们一起来读
张仲景的故事
▼
记录丰盈人物,品味温暖人间
更多精彩人物好文
推荐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