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食在宋朝走进一个舌尖上的大宋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李开周是河南开封人,即北宋时的首都,汴京。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勾画出了宋代富足安定的街巷生活。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士大夫阶层地位的提高也带来了风俗礼仪的发展。

饮食、娱乐、衣着都比五代十国之前更加讲究,也不同于浪漫开放的唐朝,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食在宋朝》主要是从饮食方面入手,探究了宋朝街巷市井的日常饮食,以及寻常所用的餐具、佐料等。

不过文风直白简洁,不属于晦涩的考究书籍,而更像是一本宋朝的“菜谱”,很有意思。作者有时候兴趣所至还会跟着古书的食谱一起试着做菜,追求原汁原味纯手工复刻宋朝美食,当然味道嘛,就和现在的饮食审美千差万别了。

比如,“东坡肉”不是苏东坡发明的,但他擅长做“东坡鱼羹”,对荠菜、白蒿等各种野菜的做法也颇有心得,是个快快乐乐的吃货老头儿;

宋朝没有月饼,但有过中秋的习俗,一般会买些鱼肉、果子等安排家宴;

宋朝开始逐渐变一日两餐为一日三餐,也从做菜使用动物油变植物油,煎炒等方式也从宋代开始普及开来;

宋朝没有辣椒、番茄、花生、土豆、玉米、南瓜、番薯、花椰菜、莜麦菜、西兰花、荷兰豆、西葫芦、猕猴桃、菠萝、榴莲等果蔬,这些都是后来从国外引进来的品种;

宋朝人特别钟爱肥肉,市场上的瘦肉比肥肉的价格便宜多了,是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容易吃不饱饭,所以从不考虑营养过剩的问题,招待朋友也一定要越肥越好;

宋朝的羊肉特别珍贵,价格奇高,相比之下,牛肉和鱼肉就很便宜,因为材料易得,吃羊肉成了贵族的奢侈品;

宋朝的瓷器地位很低下,王公贵族吃饭一般都用金器、银器,甚至铁器,而瓷器由于烧造的太多所以成为了下等货,一般只有清官和穷人才会用作吃饭的容器。但瓷器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装酒以及烧茶(日本的抹茶是源自宋朝的“点茶”);

宋朝时就有生鱼片、生肉片的吃法了,苏东坡还曾经因为贪吃生鱼片得了严重的红眼病,去看大夫原来是吃上火了;

宋朝没有白糖,但有其他的一些甜点作为替代,比如“甜水饭”(有点像甜米酒)、“糖霜玉蜂儿”(蜜饯莲子)、“梅酥丸”、“糖肥皂”(皂角米)、鸡头酿砂糖、冰雪冷元子……等等,果脯类居多。

宋朝还有二月二挖野菜的风俗,上至皇上,下至百姓,都会在这天到地里去挖野菜,主要有五种:荠菜、茵陈、枸杞、蒲公英、苣荬。

这么看来,宋朝人的饮食大体上是清淡健康的,比现代的加工食品健康多了,当时的四川、湖南等地也不怎么吃辣,南方人喜咸、北方人喜甜,和现在差别很大。

虽然因为年代太过久远,食谱不够详尽,很多也都丢失了,但能小小地窥视到古人生活的一角,也觉得趣味盎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gn/12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