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山头赵村古村落萌发新活力河南日报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建新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五一期间,我们村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参与经营的多个农户营业收入超50万元。”5月9日,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党支部书记赵万选兴奋地说。几年前,山头赵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贫困发生率20.7%。“土路两丈宽,污水滩连滩,畜禽粪污排路边。”赵万选说,不仅“脏乱差”,更是穷得叮咣响,村小学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山头赵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厚重的优秀文化,但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扬长补短,带动农民增收,成为一个新命题。如今,再走进山头赵村,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诉说着往昔岁月,一棵棵雄伟粗壮的百年古树郁郁葱葱,一条条古香古韵的老街朴素典雅,大小道路被加宽、硬化,装上路灯,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上荡漾着欢声笑语,两层教学楼里传出琅琅书声……乡村振兴,文化为魂。郏县司法局驻山头赵村第一书记吴帅攀说:“凭风好借力,通过打好文化‘手牌’,叫响旅游品牌,去年底,我们顺利脱贫,现在正朝着农村美、农民富大步迈进。”自年起,山头赵村先后恢复整修古寨门、古戏楼和石板街道等古建筑,并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郏县首届丰收季活动”“传统年味活动”“山货大集”等旅游性质的大型文化活动。花香自有蝶飞来。今年春节前的“山货大集”活动,让多户村民、总价值20多万元的山货售罄;春节期间,连续半个月的打铁花表演,场面恢弘、气势磅礴,每晚都能吸引一万多名游客……5月9日中午,村内壹号农家院里客喧如沸,赵电臣在厨房忙得满头大汗。赵电臣是该村村主任,今年春节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做菜手艺,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年初开业到现在,每天都能接待七八桌客人。“五一期间平均每天20桌,全都是提前预定,临时雇了十几名村民帮工。”赵电臣说。“以前种地就是‘望天收’,遇上干旱,一亩地只打一二百斤粮食,本钱都顾不住。”赵电臣说,“如今开了农家乐,门口摆起了烧烤摊,儿子、儿媳都从外边回来帮忙,现在家里12口人扑在上面,一个月最少能赚10万元。”一家富不是富,家家富才是真正富。赵电臣想出一个个“金点子”,帮助村民鼓起口袋:游客参与摔碗酒活动,通过喝酒摔碗减压;穿长衫、戴礼帽、持文明棍,乘黄包车游村落;穿新衣,乘花轿,在老街体验旧时婚礼……大批游客的到来给山村带来了商机:老街两旁摆满山货和农产品售卖摊,卷柏、地丁、鼠耳草、兰马回、山茵陈等中草药被包装成袋,插上标签,写上功用性能,方便游客购买;烙馍、面条、烩面等临街餐饮店,生意红火……五一期间,村民赵帅刚利用大型饸饹床,在村民广场上摆起了“万人饸络宴”。“累得胳膊不想动,每天晚上倒头就睡,总共卖了差不多袋面,每天毛收入将近五万元,依然还有很多客人没有吃到。”赵帅刚说。随着“山货”销售逐渐火爆,更多的村民选择把瘠薄的土地流转出去。村民赵占强流转了村里多亩土地,种植石榴、核桃、桃子等。赵占强说:“春季赏花节,秋季采摘节,漫山遍野都是宝贝儿,埋头苦干就能致富。”“石嶥山前古寨焕新姿,鲁医河畔乡村奔振兴”,广场上,镌刻在大饸络床上的对联,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古村图景;广场周围,几棵皂角树、古槐树愈加茂盛,焕发着勃勃生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gn/11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