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和加工问题

一、适时采收的重要性

采收加工直接影响药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药材的命运。

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黄芩全年刨,九月中旬采菊花,十月上山摘连翘。

适时采收是指药用部位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临床疗效达到最佳的时期。所以中药材应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外观性状最佳的时期进行,如此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

1.根及根茎类

秋后春前

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

2.茎木类

秋冬采收

沉香、苏木、降香全面可采

3.皮类

春夏之交

根皮类宜秋后采收

4.叶类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桑叶在霜降后采收

5.花类

含苞待放

花粉类柱头入药者开花后采收

6.果实种子

成熟时或经霜后或幼果期

成熟期不一致的,随熟随采

7.全草类

花期采收

茵陈

8.树脂类、

三月中旬(易于干燥)

9.藻、菌、地衣、动物类

各随其时

10.矿石类

四季可采

时间和年限影响药效的含量:

薄荷,在开花盛期,此时叶片肥厚,叶反卷下垂,散发强烈香气、油与脑的含量也最高。而且又以连续晴数天后,朝露干后至下午两点采集的叶挥发油含量为最高。而在阴雨2-3天采收,挥发油含量降低3/4.

白芍二年生采收与三年生大小相差无几,含量却为三年生的两倍。射干也存在同样现象。人参、三七等均要达到相应年限方有疗效。

不当采收---提前采收的原因:

野生药材抢收卖钱,经济利益超过疗效意义;2.家中药材为了腾出地块,抢时间种下一季收益更高的药材;3.收集人不专业,不研究药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例:

紫苏梗应该种子成熟后采收

麻黄:单煎去浮沫春季夏季有效成份含量低,断面空心;8、9月玫瑰心明显,过了11月则颜色渐浅。

柿蒂:在成熟后食用时收集

酸枣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地肤子:开花结实,从下到上依次进行。采收没有绝对合适,只有相对合适。

兼顾部分传统采收要求

桑枝要嫩、桂枝要尖、蒲公英要带根、鸡血藤树脂要多

一些药材要注意控制杂质含量

一些皮类均要达到相应年限,厚度适合方为优质药材

一些藤类要符合药典直径

动物药要注意保护资源,不可灭绝性采收

虫类药注意入药分辨雌雄问题

二、中药材加工对质量的影响

产地初加工

制成片是中药材

目的: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防止霉变。

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是中药材优质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初加工例:

当归:用烟火慢慢熏干优点:不生虫、不发霉、不走油。缺点:耗时长(3-5天);出货量有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费用高,人工贵。

巴戟天: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发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续断:用微火烘到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2.产地趁鲜加工

制成片是中药饮片

例:1.钩藤:正常采收带钩者占30%左右不宜久煎,后下

2.山楂:净山楂: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长在果肉算药材,掉落算杂质)

3.炮制加工不规范对质量的影响

当归切薄片

黄芪切厚片

党参切厚片

莲子饮片: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zz/9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