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PLFM
弘扬经典文学树立文化自信
讲好平凉故事传播平凉声音
卷首语:读书能让你找到跨越时间、空间的人,与他们进行灵魂的交流。一篇美文,一如天上的云彩,被风吹过的地方,就是你可以成为的模样。
平凉金润实业集团邀您一起《听秋阳朗读》点击下方音频收听作者访谈
作者简介《修路在关山大景区(一)》田建伟庄浪是个小地方,在中国北方的小县城中,再普通不过,然而庄浪却有自己独特的名号--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在这些有点眩目的名片吸引下,小小的县城吸纳了全国各地的10万人挤身其中,自然成了一处繁华的北方闹市。客商多了,游客自然而然的随之而来,在城市中总觉得少点什么,便放眼外面,想看看外面的青山绿水,远去怕耽搁了可贵的赚钱时间,就把眼睛向周边扫描,难得在庄浪境内不远处,横亘着一座巍巍关山。这里,林海苍郁,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浓荫如盖。置身于此,令人非常惊讶黄土高原上竟有这般迷人的绿色胜景。点缀其上的有晋唐宋各朝修建的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红崖湾等自然人文风景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绿色波涛中,给人以无限的向往。针对这样的资源,县上领导又想给庄浪增加一张名片-----建设庄浪旅游文化名县,想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促进庄浪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旅游产业的人流、物流、商流刺激消费,吸引投资,拉动就业。这当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要把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红崖湾等自然人文风景区连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旅游胜地,让人们不用过多的走路又能将美景尽收眼底,不得不把修路成为一个打造景区的主要开始。我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驻关山去的。关山修路,谈何容易!驻足桃木山顶,向着四方眺望,只见一面面大山,像一把崩口的战斧,剁向云端;一条原来用于防火和老百姓采药的小路,似一根飘舞的绸带,挂在山巅。小路时而蜿蜒在山坡之上,时而掩映于密林之下,时而蠕动在山涧之中,时而高挂于悬崖之间,时而断绝在视线之外。山高坡陡,经过雨水长期的冲涮,当中坑坑洼洼的,沟壑遍地,乱石嶙峋。两旁生长着高过人头的荆棘。处在这关山的之巅放眼四处,望见的全是山,四周合围起来,形成一个个脊梁,犹如一条条巨龙蜿蜒在绿色的海洋之中。而规划路线的几个工程师,就象撒落在中间的几只蚂蚁,渺小的共享着一线狭长的空间,几乎与世隔绝。——这就是关山修路之前原始的路,一条千百年来,我们的世祖先辈们穿着草鞋踩踏出来的,连接山里山外的唯一通道。人走在小路上,心陷于苦闷中。山呈犬牙状,顶托着蓝蓝的天盖。只有仰望山巅巨松的尖冠刺破了平展的苍穹,枝下透现出一片蓝天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山后可能还有其它的空间,山外或许尚存另外的世界。陈家洞,悬在半空中的传说。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我们规划出了最优的路线,已经是霜叶如火的秋天了。工程的起点定在了从陈家洞开始。陈家洞又名龙眼山石窟,开创于北魏晚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高60米的崖壁上,在河床北岸有北魏摩崖造像三尊,唐代残塔一座。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向这历尽人间风雨的这几座千年佛像默默祈祷,保佑我们一路平安,完成这百里山路的建设任务。陈家洞的山脚有一条小河,似一条匍匐前行的银蛇,从交错的山棱中挤出,流向山外,山涧中密布的野荷,一如一顶顶伞盖,挤得满山涧成了绿绸。在距山寺不远处,有一条白帘般的瀑布,发出轰隆巨响,浪花四溅,水珠飞扬,一如百马齐奔,名叫“百马泉”。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河水在河谷中奔流,遇上了陡峭的地形,流水跌下来就形成了瀑布,所以古人说“水行尽处是飞瀑,人遇绝境是重生”。然而,水行尽处有去路,我们修的路如果到尽处怎样处理?没人能回答。看着湛蓝的天空,吸着洁净的空气,是多少被污染城市的人们享受不到的环境啊,这样的景区不被开发,只是没有路呵,突然想起了一句文话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啊,不修通公路,外人怎么知道呢?突然自我感觉修路是何等重要的事!我们的路是沿河谷布设的,每当水无去路时,我们就布置一道涵洞,机械的轰鸣下一条红色的路开始延展。葛家洞,二十四道拐。葛家洞是关山大景区的一个小景点,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庄浪县志》载“葛家洞,原称云台山,存石窟四座,摩崖石刻数处,有明天启四年()、清顺治十一年()重修题记。存有民国21年()立《佛祖师道号抱朴子讳洪葛翁遗址之道碑》”。当地相传“先有葛陈、洞,后有庄(浪)隆(德)静(宁)”。提到葛家洞,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一部书,这就是葛洪与他的《肘后方》,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神医,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他是集医学家、道家、化学家、政论家、武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又足迹遍及全国,后在庄浪县葛家洞隐居炼丹行医数十年。他著述丰富,《肘后方》是他著作的其中之一,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也许你可以不知道这些,但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所发明的“青蒿素”来源于葛洪《肘后救卒方》所介绍的“青蒿汁”众所周知,《肘后救卒方》中介绍治疗疟疾秘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又叫茵陈,庄浪葛家洞遍布青蒿,每年春季许多群众以铲青蒿为业,收集的客商云集,当时葛洪研究药理,也许是个启示吧。从葛家洞到山顶,路长坡陡,工程量大。在山脊梁硬生生挖出一条路来,可谓困难重重。几个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面有难色,望着高山大沟,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心里忐忑不安。有人说:“这么大的工程,以后出了危险可不行啊?”话虽然这样说,路还是要修的。负责工程的李站长说,就修个庄浪的二十四道拐吧!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说动就动,几台大型挖掘机开始轰鸣,山上的巨石往沟下滚,山脊的工程人员往山上窜,路在延展。每天早上,我们都早早地摸黑起床,吃了点馍,就拿着手电,如赶考似的进入现场,先行排查未被发现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安全施工。白昼我们深入现场监管,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源头。到夜晚结束时,才能披星戴月回家。有时结束太晚,碰上热情的村民,就在他们家里吃些饭充饥,顺便住在工地。多少个日子,我们疲惫不堪,每天的方便面吃的我们饮食厌进。多少个夜晚,我们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多少次,我顶风冒雨,淋湿了身体。多少回,我腰酸腿疼,想歇却又放心不下。我们知道县上的期望有多高、清楚自己的担子有多重、明白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要是有了什么闪失,将意味着什么样的后果。因而一天也不敢怠慢和放松。有一位施工队长,因急于完成任务,要违背我们的安全协议,李站长没同意,就吵嚷了起来。李站长对他说:“你可以诅咒我,甚至可以骂我,我决不跟你生气。但你必须绝对服从指挥,以确保施工安全。”看到我们为大家这么忍辱负重,他也没脾气了,服从了我的安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确保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连续的劳累,我们的工作队员们的身体日趋渐瘦了,皮肤黝黑,眼眶也凹陷了下去。而公路就在我的渐瘦中向前延伸了,看着顶风冒霜的队员们,我想哭。我想,如果要评吃苦耐劳的先进,每一个交通人受之无愧!一个月后,我们的二十四道拐如期完成。ps: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制作单位平凉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监制:梁伟民总策划:赵思梦策划编辑:路明
音频剪辑:牛丽霞视频拍摄剪辑:曹柏榕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