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老广爱不释手的祛湿野菜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茵陈被称为“朝三暮四”,它三月是宝,四月成蒿。

每年的农历三月,正是采摘茵陈的好时节。

精通养生的老广还会用它来养肝去湿气。

故事传说

传说,华佗给一位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一段时间后,病人因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病情痊愈。

于是,华佗也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才知道他吃的是三月里的茵陈。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茵陈,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颇有功效。但过了三月,茵陈又没有功效。

第三年,华佗把茵陈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茵陈茎叶可以入药治病。

养肝祛湿一把好手

茵陈别名白蒿、茵陈蒿等,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每年春天都是在陈根上发出新芽。

明代《本草蒙筌》中记载:

“茵陈蒿随处俱产,秋后叶落,茎梗不凋。至春复发旧枝,故因名茵陈蒿也。”

不同时令采收的茵陈,其名字各不相同。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又称“花茵陈”。春季时采收幼苗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

《神农本草经》记载,茵陈“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保护肝脏

茵陈中含有大量的保肝物质,如茵陈黄酮、茵陈色原酮等,能起到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防止肝细胞坏死、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

利胆退黄

茵陈中含有挥发油、绿原酸、蒿属香豆素、咖啡酸等多种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快胆汁中胆酸、胆红素的排出,有利胆退黄的效果。

降血压

茵陈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清利湿热

茵陈还是除湿热的要药,有清利湿热、利水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湿气的排出,适用于有湿热症状的人群。

祛湿靓汤正合宜

初夏伊始,广东湿热天气频繁,很多老广容易出现心烦、口苦、易疲劳等不适。此时,不妨在煲汤的时候,放点茵陈进去,祛湿的同时,更增几分美味。

01

绵茵陈煲鲫鱼

食材

鲫鱼1条绵茵陈20克蜜枣2个陈皮1块食盐适量

做法

1

陈皮用清水泡软后刮去白囊,绵茵陈用水泡10分钟后反复洗净;

2

锅内热油,放入处理好的鲫鱼、姜片,煎至两面微黄,盛出备用;

3

将煎好的鲫鱼、绵茵陈、陈皮和蜜枣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开水,小火煲40分钟,关火前加盐调味即可。

02

绵茵陈猪小肚汤

食材

猪小肚1个绵茵陈20克夏枯草20克生姜、食盐、生粉适量

做法

1

夏枯草、绵茵陈提前冲洗干净;

2

将猪小肚用盐和生粉反复抓洗干净,放入锅中飞水去腥,然后捞出切片;

3

将夏枯草、绵茵陈、猪小肚、生姜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5小时,关火前加盐调味即可。

03

绵茵陈猪横脷汤

食材

绵茵陈10克木棉花50克猪横脷1条蜜枣2个胡萝卜1个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

将猪横脷洗净,刮去油脂,焯水切块备用;

2

将绵茵陈、木棉花冲洗干净,胡萝卜洗净切块;

3

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关火前加盐调味即可。

温馨提示

食用茵陈时注意要适量,避免因过量食用导致头晕、腹泻等症状。

因茵陈性寒,不适合体质虚寒或脾胃较差的人群食用。

茵陈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不建议血压较低的人群食用。

(来源:中国人寿股份广东省分公司服务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zz/8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