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诗词
《草药》
作者:山早
山里刚下过暴雨,
把野草的头打得很低,
升腾的潮气化作了缭绕的雾,
在半空中欲飘欲然,
这里曲径深幽,
只有冲动的斜阳才能照射进来,
当暖色更浓稠时,
野草丛中弥漫着熏香,
让那些枯死的残花败叶回生。
药农看准了这个时机,
背着箩筐兼程赶来,
钻进了一条狭长的坳里,
把各异的野草全都连根拔起,
找到一口清澈的山泉,
把野草浸泡起来,再洗去须根上的泥土,
用力拧干后打上结,
等太阳当空时摊着晒干,
野草是天生地长的,
吸足了大自然的精华,
野草所以成了祛病的草药。
秋过冬入寒,
身子骨就不听使唤,
折腾得日夜不眠,
输液打针控了一时,
治了标却难治本,
这才想起了药农赠给的草药,
瓷罐里熬出了药汁,
一口良药苦味重,
苦到心里通到肠,
活血排出毒,
化瘀解了病灶。
问起药农这草药叫啥?
药农答:别问,能治病的就是良药,
于是我恍然悟道,
想起了《神农本草经》,
还有举世的《本草纲目》,
那其中的智慧皆源于山里,
那偏方良药就是这千百野草。
山早墨迹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卢钺《雪梅》
欣赏美丽传说故事,了解中医中药智慧
茵陈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野草。”“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你领我看看去。”“好吧。”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但连试用了几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你真的是吃青蒿吃好的?”“没错。”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疸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的作用与功效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
苦、微寒。
清热利湿,退黄。
用于治疗湿热阳黄。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流黄水(煎汤内服或外洗)。
往期回顾
柚赋
冬至
醉杨贵妃
冬至西园主人
让文化之树长青
让文化之花遍开
——《西园诗词》作品集古、今诗词创作风格之大成,诗人山早原始创作,囊人文地理、以古论今,括才子佳人,人生百态,供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朗诵、吟读。
诗人山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