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农历八月左右,正是河蟹上市的时节。
常常觉得中国人在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隐藏的节日,就是螃蟹上市的日子。当到了七八月上,一篓一篓的鲜活的螃蟹开始出现在了市场,要么在水里趴着,冒着泡,要么趁人不注意,悄悄地图谋逃出生天——当然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人们早已把螃蟹摊围得水泄不通,贸然出逃,只会让食客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只活!我要这只!”
河蟹要吃活的,这是如今人们的常识。可这常识是如何得来的呢?如果往前追溯,谁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精准的史料可能无从考究了,但人类早期食用螃蟹的的证据,可以追溯到上海的崧泽文化和杭州的良渚文化——考古学家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河蟹的蟹壳。这说明,早在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吃螃蟹了。
此外,对于螃蟹的文字记录,也可以追溯到《易经》的时代。《易·说卦》中记载:“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在上古时期,如果不是吃过螃蟹,大概是不会知道螃蟹是“外刚内柔”的吧。
不仅如此,东汉郑玄给《周礼》做注时,也提到“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古时候的青州,是从泰山到渤海的一带,大约是如今的胶东半岛加山东中部地区。不过,当时的青州是沿海地区,能被注释在《周礼》中,并且和“荆州鱼”相提并论的珍馐美味,也大约是海蟹。而在“七尖八团”让人们享受饕餮盛宴的,则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狭义的“螃蟹”也专指这种蟹。
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人们最终总结出了“三大名蟹”——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苏皖地区的花津湖大闸蟹,以及河北白洋淀的胜芳蟹。
其中,阳澄湖大闸蟹更是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张“美食名片”而声名远播。不过,另两种蟹也不甘落后,毕竟吃蟹要吃鲜,越是紧邻原产地,就越是能品尝到难得的美味。所以,或许我们在选择螃蟹时,可以稍稍地抛开“品牌光环”——自己家周边稻田里产的螃蟹,不管从味道还是价格来说,都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人说:“最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当提到烹饪螃蟹的方式,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清蒸”。
确实,蒸或者煮,是最能保存食物原味的烹饪方式。当一盘红彤彤的螃蟹从蒸锅里端出来,那种四溢的鲜香,也是其他河鲜难以企及的。
不过,螃蟹就只有这一种吃法吗?
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乡,苏州人就用无比细腻的方式,把大闸蟹开发出来了各种烹饪方式——
把蟹肉和蟹膏、蟹黄分开,蟹肉可以和皮冻一起,蒸出了蟹粉小笼。
蟹黄可以单独取出来,做一道蟹黄鱼肚。
而蟹腿肉,也可以单剔出来,和蟹肉和橙子一起,组成一道独特的蟹酿橙。
这其中,最有名、最奢侈的吃法,恐怕就要数“秃黄油”了。
“秃”在苏州话中约等于“忒”,是“只有”的意思。顾名思义,这道菜,只用蟹黄蟹膏和猪油制成。做一份秃黄油,大概需要克蟹黄蟹膏,相当于二三十只“公四母三”的大闸蟹。在剥蟹黄和蟹膏的时候,不能渗入一点蟹肉,十分金贵。烹饪时,热油下葱姜爆香,下肥膘末、蟹黄油,加酒闷透,加高汤及盐,烧足透,略上勾芡即可出锅。
做好的秃黄油,油汪汪,金灿灿,做苏式面或米饭的浇头正合适。但试想一下吧,一碗简简单单的苏式面或米饭,搭配浇头的竟然是用十二三只大闸蟹的蟹膏蟹黄搓成的,真是太奢侈啦!不过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州这么一个富庶而风雅的地方,又守着阳澄湖这么一个出产名蟹的地方,在一年仅一次的“蟹秋”时节奢侈一下,又有什么不可呢?
从中医上讲,螃蟹是寒凉之物,因此需要用热性食物相佐。因此吃螃蟹时,人们往往会同时备上姜醋和酒。
如今,吃螃蟹时配以黄酒,称得上是传统的标配了。不过在明清时期的宅门里,人们却喜欢搭配自酿的花酒或果酒。这酒是用鲜花和水果浸泡在酒中,在加入糖或蜂蜜。开坛时,花香或果香伴着酒香扑面而来。喝起来,糖和蜂蜜的味道中和了白酒本身的辣,变得甜润起来。将酒舀进酒壶,再微微加热,酒香、花果香便交织在一起,和餐桌上的蟹香一道,成为了仲秋时节独一无二的盛宴。
自酿花果酒,如今的我们听上去觉得新鲜有趣。其实这些花果酒的“配方”,如今还能找到一些。《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曾提到一款王府自制美酒“香白酒”,于每年秋天酿造:最好的白酒五十斤,配香橼三斤、佛手三斤、木瓜三斤、广柑三斤、茵陈草三斤、绿豆三斤、冰糖五斤,密封在大酒缸内,题明年月,然后入酒库静置。如此年年泡制,依次取饮。
不仅如此,前清宗室金寄水先生在《王府生活实录》里也记述了民国时期“睿亲王府”过“蟹秋”时的场景:一到螃蟹上市的时节,府中的格格、福晋便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轮流做主人,互相请客,内眷们聚在一起共享啖蟹之乐。禧春堂(睿亲王福晋、作者伯母住处)、余庆堂(作者母亲住处)、芝兰小室(作者姑母住处)次第开宴,一个蟹季,每处能轮上四五次之多。在此般小型蟹宴上,伴饮之酒便是睿王府的家酿——有时是香花酿制的酒,如桂花酒,有时香果浸成的酒,如木瓜酒、佛手酒。
有趣的是,这样的记述恰好为《红楼梦》中相关描述提供了佐证,还记的在螃蟹宴上,林黛玉因为吃了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随即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可见,至少在有清一代,金秋时节的“蟹宴”和“自酿花果酒”,是宅门贵族和官宦人家普遍的习俗。
如今,宅门贵族精致、奢侈生活恐怕已经难寻踪迹。不过,酿造果酒却并不是件麻烦事。我们尽可以学着古人流传下来的“配方”,在酒中加入浸入喜欢的水果——梨、葡萄、木瓜、广柑、荸荠、火龙果、桑葚……甜润的果酒配以肥美的螃蟹,才不辜负这个一年一度的“蟹秋”时节。
如今,秋分已过,蓦然间,年的进度条已走过四分之三了。
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秋正浓时,冬天的脚步,也在一点一点临近。
好在,现在的时节,还有瓜果,还有美酒,还有肥蟹。
等到“蟹秋”的时节过去,冬天到来,年,也就即将进入尾声了。
就像吃螃蟹的时节只有短短一个月一样,世间万物的美好,往往也会转瞬即逝。
你准备好了吗?
珍惜美好,珍惜时光,珍惜当下!
推荐阅读
秋收的季节,从水果开始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入秋了,斩个鸭子,可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