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704831.html声明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叶天士《临证指南·中风门》治某姬一案,前后18诊,历时3年,是《临证指南》诸案中之最完整者。第一诊记述“某姬,平日怒劳忧思,五志之火交炽于上,唇舌麻木,肢节如废,乃中厥之萌”。叶氏宗刘河间“内火召风”之说,用“苦降辛泄,少佐微酸”之法,“折其上腾之威,使清空诸窍,无使浊痰壮火蒙蔽,乃暂药之权衡也”,亦即急则治标之法。方用石斜、橘红、蒺藜、秦皮、草决明、桑叶、钩藤、白芍,但书中未立方名。接案即云:“前议苦辛酸降一法,肝风胃阳已折其上腾之威,故诸恙亦觉小愈。”可知此方投剂即效。此方中清肝熄风之药,皆极平淡之品,且蒺藜、草决明在方书中多用治目疾,秦皮则自《伤寒论》后,世皆用治热痢。
古书治中风方药甚多,叶氏何以独取此数者而奏效?近年科研成果,对叶氏用药之理,已被揭开一部分。医刊报道:钩藤、白芍、桑叶三者皆能降血压,草决明除降压外,且有降血脂之功。最近,用蒺藜制成的新药“心脑舒通”,有良好的改善心脑缺血状况、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与降血脂的作用,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佳药物之一(见《健康报》年7月17日),这与叶氏的实践经验不谋而合。可知前贤验案十分宝贵,应予发掘整理。
何老自上世纪50年代初即以本方为基础,治肝阳亢升之高血压有效,三四剂后收缩压可下降30~4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下降10~15毫米汞柱,停药后复发再用,疗效依然。后用此方加味治中风重症亦有良效。
何老多年体会,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味,更可增强疗效:头痛甚,或颈项拘急掣痛者加葛根、蔓荆子;头目混池不清,目泪哆多者加菊花、夏枯草;虚阳上冒,火升面赤烘热,心悸咽干,舌红苔燥者加龟板、生地、天冬;眩晕旋转,如坐舟中者加天麻、石决明;里热盛,懊恼不安,口苦,舌苔黄者加黄芩、山栀子;肝热甚者加羚羊角、牡丹皮;痰多脘闷呕逆者加竹茹、半夏、全瓜蒌。
验案:高血压病(肝阳亢升)
张某,男,52岁,干部。年3月12日来诊。患者自述有家族高血压病史,30多岁时,血压已稍偏高,自以为此乃遗传因素,且父母均寿逾古稀,遂不以为意。改革开放后,工作忙,应酬多,睡眠不足,血压不断升高。西医嘱其须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90毫米汞柱之间。数日前,因烦劳过度,加以心境不舒,恼怒无时,血压遂陡升至/毫米汞柱左右,服一种降压西药已无显效,医嘱用2~3种降压药联用,只能稍降,而症状不减,遂来院诊治。
其人身体尚健壮,面红声粗。据述头额胀痛,时有眩晕,稍劳则如坐舟中。眼球热痛,唇干,有轻微麻木感,幸肢体活动尚正常。而烦躁不安,夜睡不宁,脉弦劲如循锋刃。舌正红,苔微黄而干。护士为其测得血压/毫米汞柱,此因其人膏梁无厌,酬醉不绝,作息无时,平日阴气不足,肝阳偏旺。近日五志化火,肝阳遂上亢莫制。乃用叶氏降压
方加味治之:
桑叶15克,钧藤15克,草决明30克,蒺藜15克,秦皮15克,石斛20克,橘皮5克,白芍30克,麦芽30克,茵陈25克,黄芩15克,夏枯草20克。
连服3剂,西药照服。
再诊:患者诸症大减,血压降至/88毫米汞柱。因公外出,煎药不便,嘱其仍用西药维持,不可间断,并将原方去秦皮、橘皮,加石决明30克,玉竹25克,以柔肝平阳为备用方,若血压升高时,服二三剂即可,又令其长服六味地黄丸滋水涵木以治本,至今年10余颇安。
按:叶氏降压方乃何老从叶天士《临证指南·中风门》治某姬之药方抄来者,乃“苦降辛泄,少佐微酸,折其上腾之威,使清空诸窍,无使浊痰壮火蒙蔽”之法。何老用之治高血压病之肝阳上亢者有效。此例再加入麦芽、茵陈,乃何老仿张锡纯之法,两者既能消滞清热,又能疏调肝气。又用黄芩清热,夏枯草平肝阳,大剂投之,虽曰治标,却收显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