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镜阳秋
金融从业者。既然葡萄酒、威士忌、啤酒、朗姆酒、白兰地是这辈子也饮不完的,不妨再爱上白酒吧,毕竟不必多添一支杯子。
青梅季短,只在阳历四、五月间,此时拿新下树的果实做青梅酒,喝到自觉尚可的滋味至少要在一年以后了,心急不得。
中国是青梅的原产地,广东的普宁、陆河与福建的诏安是名风土,此三地所产青梅果实个大、肉厚、皮薄、核小、酸度不低,当水果吃不妥,制作腌果、果酱和青梅酒颇佳。如今物流条件好,自酿爱好者基本可以实现在产区青梅采摘后72小时内收到果实。
自制青梅酒不难。买到当季的外观无瑕疵的青梅鲜果,将之洗净、晾干,找一洁净容器将果实糖渍、泡酒,余下的工作就是静置和等待啦。只是须知:没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浸泡,自制青梅酒的风味、色泽是比不了大多市面上售卖的梅酒的,毕竟,就算自酿者所用的糖与酒的风味更加高级、配方科学不输酒厂,但融合的结果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呈现。
图注:新泡青梅酒与浸泡一年青梅酒的外观对比
自酿青梅酒没有温控与大罐融合的便利,私以为最完美的融合期是三年,再往上也许更好,只是笔者现在还没有这般耐心探索,况且手头的储酒玻璃罐也都空掉啦。
自酿青梅酒品控重点是梅果:首先,选果要挑外观好的,带伤的果实在浸泡后有果肉物质析出,青梅酒会浊;其次,果实有节蒂残留的,以指甲或者竹、木签子挑去,不然则有单宁感;果实成熟度特别高,容器内堆积糖渍过程大概率会出现破皮,果肉暴露,酒色亦浑浊,倘若酿造人对酒液低透明度或者果肉沉淀不介意,这种青梅酒饮起来风味也不错。
青梅高酸,它天然的酸味缺乏感官体验舒适感,酸味高级感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糖渍必不可缺。糖渍与浸泡可同时进行,如此完全规避了杂菌污染风险;若两个操作环节独立、分开,并将糖渍时间延长(保守计算两、三天,长可延至一周),果实附着及家居环境内的天然酵母与其他微生物能够带来特别风味,再泡酒,隔绝微生物的影响,风味复杂度与卫生程度都能保证。
青梅酒的味觉体验主角是甜,高酸是甜味的平衡,砂糖、冰糖、红糖、糖浆、蜂蜜都可以带来甜味,也都能用于糖渍,但是甜味的质感是不同的。砂糖易溶但是许多品牌的甜味简单,冰糖糖渍保险、无错、甜味克制,实践中选何种甜味源根据自己喜好。投放量以冰糖为例,梅果重量的一半。
浸泡酒的选择很丰富,当然,为了降低风险,首推风味特征尽量中庸、酒体与风格的个性莫太强的酒,如:清香型或米香型中国白酒、日本烧酌、白朗姆酒、中性白兰地和伏特加。
采用上述烈酒浸泡,成品风味、风格的和谐度及酒体、酒质相对最优者为清香或米香白酒的低端款(中高端款固然优秀,只要无所谓成本控制),次之芋烧酌。青梅酒的灵魂是酒,梅子嗅香主调是皮囊。
青梅酒起源于中国,历史很长,只是笔者阅读那些经历过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作者所写的笔记、杂谈,却几乎找不到青梅酒存在的痕迹,颇觉诧异,而同时期许多唐、宋露酒名字还依然显闻于世。
青梅煮酒论英雄,但是今古青梅煮酒是两种酒,
工艺也无继承关系
建国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青梅酒的品牌数量虽然远远及不上日本,但是比如今的国产品牌要多不少。笔者居住在北京,能见到的老青梅酒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牌子:北京红星、北京东郊葡萄酒厂与太原清徐露酒厂三家的青梅酒相对较多见,但是价格不便宜,笔者未舍得掏腰包;河北张家口怀来沙城老窖的青梅煮酒在清代就是当地名特产,笔者在两、三年前还能买到七十年代的沙城青梅煮酒喝,花费真真儿不昂。
沙城青梅煮酒本质是露酒,它以沙城老窖的龙潭大曲为基酒,用青梅、茵陈、檀香、藿香、砂仁、藏红花等12味药材浸泡、同煮、回流、勾调,与中、日传统青梅酒制作工艺截然不同,尝味是露酒风格、药香主调,没有青梅本味。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青梅酒品牌多是日本的。日本梅酒以“本格”一词标记梅酒原料的单一性、纯粹性,仅使用梅子、酒精与糖此三种原料制作,且未添加食品用香料、染色剂的梅子酒,可认定为“本格梅酒”(中译“正宗梅酒”);非如此,则称为梅酒。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格梅酒的品质并不一定优于梅酒。
传统的中、日梅酒都是配制酒,这种酒既不是果实发酵后的产物,也非梅子酒醅的蒸馏液,简单理解为果实浸泡物或者果汁勾兑物就好。故配制型梅酒的本质同预调鸡尾酒:原料影响风味、酒体的复杂度呈现,原料融合度决定酒的完成度、完整度及和谐感。
一款梅酒,无论其是否属于“本格梅酒”,一旦食用酒精作为单一原料或者酒精原料中的强势存在,那么这种梅酒的酒质天花板必然不高。
配制酒的酒体强度、风味复杂度和风格特征是酒带来的,梅子的作用是增香,加糖的目的是平衡梅子的天然高酸。
有许多非本格梅酒的酒款,用的基酒主体为乙类烧酌(稻米、甘薯、麦类制麹且作为发酵原料的烧酒)、白朗姆酒、谷物威士忌、中性白兰地与清酒,酒体个性非常鲜明,风格佳。
例如一款烧酌大厂牌的梅酒,甘薯烧酒作酒基,梅子糖渍用蜂蜜、葡萄糖和黑糖混合完成,并以柠檬酸对果实的酸度做调整,成品风味非常有趣:甘薯烧酒的黑麹香与轻微油质感提升了嗅香、口感的复杂度,青梅本香不失,黑糖、蜂蜜与人工增味剂的结合使得香与味出现了贵腐葡萄酒般的蜂蜜、杏仁的元素并较为扎实、成熟的酸度。
此外,中国白酒、烧酌、威士忌、朗姆酒为酒基的情况下,烈酒本身会有苦味呈现,如果这种苦味的表现是无刺激性的,轻苦与高酸是高度甜味最好的平衡伴侣,风味因此有了复杂度和层次感。
酒体品质反面的例子可举一本格梅酒,虽调配了古酒,但是基酒为食用酒精,古酒的陈曲香、鲜味与醇和感荡然无存,酸度不足,苦味全无,甜味丰臞浓郁却显腻了。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来理解梅酒品质优秀程度的问题:技艺多么高超的调酒师,也无法凭食用酒精配顶贵的苦精、香料、花果调出一杯精彩的酒。
单论本格梅酒,优质的产品其配料表中酒精的组成应当是极简单的——单纯的酿造酒或蒸馏酒,或者二者混用。
天气热起来的春末至暑气未消的秋初,是喝冰镇青梅酒的时节,两人宵夜或三、五友餐叙,可轻易空瓶一、两支。若有朋友觉常饮进口青梅酒开销较高,定价相对便宜的国内大厂品牌的青梅酒价廉物美,如:川渝泸州、江津的小曲高粱酒配制青梅酒、乌镇的老字号糟坊的糯米酒、黄酒配制青梅酒。喜欢威士忌配制酒的朋友,陈年酒质的大曲高粱酒配制青梅酒的酒味、曲香最浓郁。
炎夏月份,笔者最钟爱小曲清香型、米香型的烈酒配制酒,此两种酒的酒体、风味、酸度在冰镇或冰水稀释后的损伤相对其它白酒最低,且冰凉锁不住它们纯净的奶油棒冰样的小曲香。
家中自酿,笔者惯用二锅头与双蒸;等不及一年的融合期,就买江记的梅见成品酒喝。
梅见有两款,一为青梅原味、另一为烟熏乌梅味,皆以传统法糖渍的普宁青梅汁、烟熏乌梅汁调配小曲高粱酒制得。
普宁当地青梅品种有十余种,优质青梅的酸度高,成熟度八成的果实酸度最佳,采摘期从四月中旬开始,半个月内完成,否则若继续成熟果实酸度要减弱的。收获的果子在72小时内完成汰选、清洗、干燥、除核去蒂等流程后做冰糖糖渍。
糖渍在封闭容器内进行,无杂菌影响,但是清洗后的果实表面还多少附有普宁当地空气中的微生物,故90天的糖渍期内有弱发酵现象,赋予糖渍汁液一定复杂度。糖渍完成后,过滤、除菌、提纯,制作梅汁。
配制用酒全部出自重庆江津白沙镇,当地明、清以来盛行川法小曲酒,小曲清香型高粱酒的酒体选择丰富、多样,能够满足酒基用酒的调配需求。基酒、梅汁的配制及加浆、甜味调整等环节都在江记的中性大罐中完成。
常规梅见是白底招纸12度装瓶,甜味适度,高酸活泼、无锐意,酸度舒适感很好,梅香主调不会压制小曲的奶油气息,熟谷物香气放香柔缓却表达清晰;冰镇后略有苦韵、酸味强度无明显增强感,回甘与回酸好,小曲高粱酒的酒体及风格特征鲜明。
乌梅梅见是金色光滑招纸14度装瓶,酒体较常规版厚重,风格依然轻盈,嗅觉体验特别突出烟熏乌梅和梅干的芳香,风味更浓郁,但是高酸不减,无腻意。
不好饮高度酒的朋友,如果对进口青梅酒价格敏感,黄酒、糯米酒的配制梅酒风味最优。
日常有饮酒习惯的酒客,以及鸡尾酒、力娇酒、西洋烈酒的爱好者,饮非贵价梅酒,梅见及与之相似风格的产品,基酒酒体特征清晰度与风味平衡度两指标的优势较明显,试饮感官体验更接近高完成度的鸡尾酒。
不过,还须注意一下温度控制,如梅见这种酒体的青梅酒,冰镇温度过低或者ontherock的时间过长,会削弱酒体复杂度与酸味高级感,饮用温度8至12摄氏度较佳。
梅见两款,味觉体验特点是酸度极好、甘甜主调,甜味与口感不似日本梅酒浓重,稠厚,不适合作为甜点、水果的配餐酒,却是解腻、润滑口腔、减轻口腔刺激感的佳饮,特宜与烧、烤、煎、炸、溜、炒、焗等做法的荤菜、或者突出咸、鲜且口感偏丰臞、油润、肥腻的蒸物(如鱼鲜、发酵物,或日晒、风干、烟熏、腌制的红肉、白肉)搭配。
此两款梅酒嗅觉体验主调的青梅与烟熏乌梅元素集中、活泼、有一定穿透力,也伴有细腻曲香,与中式卤水、香料、酒糟、腐鲜,或朝鲜半岛的酱料,或东南亚、印度、北非等地辛香料气息浓郁的调味,或共存、或平衡、或修饰、或遮掩,配餐适应性好,餐、酒搭配难度低。
表达精确且突出的梅子香,是青梅酒的外表之美;适度的甜味与高酸,为青梅酒的梅香呈现增添光彩与质地,若味觉体验再有高级感会更妙;有好酒基提供合格的酒体,青梅酒才有美丽的灵魂。
往期内容
汾酒和竹叶青:仿开国大典晚宴酒意试饮
酱香试饮:北京、宜宾、遵义、茅台镇与清远清香试饮:红星高照监制: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