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微旨》卷下,用于治阴黄。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
茯苓、桂枝各30克,猪苓21克,滑石15克,茵陈60克。
本方主治阴黄。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
方中茵陈主黄疸佐以茯苓、猪苓则利水,佐以滑石则和热,佐以桂枝则同气相求,直达热邪之巢穴。内热既去,则津液自生,气自化,小便自利,烦渴自除,身黄自愈。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猪苓: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
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上为末。每服15克,水煎服。
茵陈茯苓汤——《卫生宝鉴·补遗》
组成:茯苓1两,官桂1两,猪苓7钱半,滑石1两半,茵陈1两半,当归1两。
主治:遍身冷,面如桃李枝色,腹满,小便涩,关尺脉沉迟细而发黄。发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
用法:上锉。每服5钱,水煎,温服。
茵陈茯苓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组成:茵陈1钱,半夏(汤泡)1钱,赤茯苓(去皮)1钱,陈皮1钱,枳实5分,桔梗(去芦)5分,甘草(炙)5分。
主治:头汗出,发黄。
用法:水1大盅,生姜7片,煎服,不拘时候。
来源:中医中药网
云康教育,中医路上,与你同行。
关于中医基础知识,关于确有专长考试的相关问题,可以下面留言!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可查看文章)
?各省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对比?备考(专长)医师资格证!从现在开始!?往期回顾三月份关于确有专长你必须知道的大事件(多图)
?中医将彻底喂饱世界人民的眼睛,中医是中国最体面的名片!
?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的几个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