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读书去丨古典诗词与本草I一件事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人与本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相识、相知、相处的过程。人们看到本草枯荣,感受人生兴衰,在时间面前,似乎感到自己与本草这一不同的生命体产生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写有本草的诗词繁多,人们以己身观察本草,也以本草审视自己。

6月24日(星期日),由“一件事读书会”的主人Crystal主持/主讲,带领我们一起诗情话本草,共探中国古典诗词的积极心理(本草篇)

相关链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积极心理(女性篇)

本草与诗的结合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和《楚辞》。古老的诗歌中,记录着祖先们的生活习俗,记录着中国人文学与精神的发展。

古人以草木鱼虫作赋、比、兴,以本草入诗词,开启了中国意象文学的篇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经·卷耳》的开篇借由描述女子采摘卷耳的过程,继而引发其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感。以本草为意象抒情,这种既具象又抽象、既清晰又朦胧的表达方式,激发起人们心中一股神秘的荷尔蒙,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情思。

受地域特点影响,《诗经》中多出现如:荇菜、蒹葭、卷耳、莼菜、飞蓬等北方常见的本草。而在《楚辞》中则较多出现南方的本草。

《楚辞》中将本草以“香草和恶草”区分,用来区分不同的精神品质。以有香气者为香草,以外表多刺或反衬香草者为恶草。例如在楚辞的《九叹·思古》中有诗句“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西施斥北宫兮,仳婎倚于弥楹”,甘棠比喻美女西施,藜棘则用来比喻丑妇仳婎。

“本草”即“药”。为人们祛病避疾,以己救人。本草本没有好坏之分,但在诗词中配以人的解读,使本草被赋予了更多浪漫色彩。

诗词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诗词与本草,人文情怀与本草精神之间触碰出奇妙的变化。与自然共处,在《诗经》与《楚辞》中的体现仅仅是一个开端。

追本溯源,鉴古观今,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与本草相处,如何与我们自己相处?

6月24日,“一件事读书会”与您相约:

认识美:回归内心的真实——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积极心理(本草篇)

—本活动为预约制,谢绝空降—

识别以下







































关爱儿童白癜风患者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ls/2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