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春季,小编最近反复提到春季要养肝、疏肝!所以今天咱们就详细了解下经常提到的养肝中药——茵陈。
茵陈,又名绵茵陈、白蒿等。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我们所熟知的青蒿、茼蒿是同一类植物。青蒿、茼蒿是一年生植物,而茵陈是多年生的。尽管茵陈在冬季茎叶都会枯萎,但其根不死,到了春季就会因陈根而生,所以叫“茵陈”。
据说最早发现茵陈的是名医华陀,当时他看了一个女病人,诊断她患的是“瘟黄病”。病情已相当严重,华陀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让她回去自生自灭。谁知一年后华陀又遇见那位女病人,居然精神焕发像没病过一样。大吃一惊之余,华陀便问她吃了什么药治好的。那妇女说没吃什么药,因当时“三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只能经常到山上采些野蒿充饥。华陀恍然大悟,原来这野蒿可以治瘟黄病。于是茵陈这种药材才流传开来。
茵陈以干燥的茎叶入药,而茵陈的药用价值与其采收时间有关。春季清明前后是采收茵陈的最佳季节,此时采收的茵陈还是嫩苗,叫“绵茵陈”。过了这个季节长成了“蒿”再采收的叫“茵陈蒿”。嫩苗正当初发,阳气较盛,等长大成“蒿”后阳气就逐渐减弱了。所以民间有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绵茵陈多呈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
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水,退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证。
茵陈一般以煎汤内服,常用剂量10~20克,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克。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含有几十种挥发油,并含滨蒿素、茵陈蒿素等药用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一、利胆作用:茵陈中的挥发油、滨蒿素、茵陈蒿素均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二、护肝作用:给用四氯化碳导致肝损害的实验动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可见动物肝细胞的肿胀、坏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迅速恢复。
三、解热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茵陈蒿素具有明显的降低正常动物体温的药理作用。
四、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凝血作用:主要是滨蒿素的作用,其扩张冠状动脉的原理与硝酸甘油相似。
五、降血压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提取物的降压作用原理是中枢性降压和利尿。
六、抗菌、消炎作用:茵陈煎剂在体外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十几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滨蒿素等还有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消炎作用。
七、预防肝癌作用:实验显示茵陈煎剂对肝癌的元凶——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八、增强免疫力作用:茵陈可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因为茵陈具有很好的养肝、护肝、清肝热的功效,正是春季养肝的最好选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