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艾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艾:别名:艾叶、艾蒿、家艾。

为菊科艾属植物家艾Artemisiααr??yiLevl.etVant.的叶。

多年生草本,株高45~cm。茎直立,圆形,有沟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腺点和稀疏白色软毛,下面灰绿色,有灰白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总状,无梗,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均为红色的管状花。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果期7~10月。

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均有分布。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不全,有短柄。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中裂片又常3裂,边缘具不规则粗锯齿。叶上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稀疏的蛛丝状短绵毛,密布白色腺点,扩大镜下可见许多白色的分泌物颗粒;下面密生灰白色的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以色清、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而韧、香气浓郁者为佳。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省。

端午节前后20天内,未开花前采叶片晒干。

含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挥发油类成分有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樟脑、龙脑等;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和柚皮素等;桉叶烷类成分有柳杉二醇、魁蒿内酯等;艾蒿三萜类成分有α-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黏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等;微量化学元素有锶、铬、钴、镍、锰、铜、锌、铁、钠、钾、钙、镁等。

①抑菌作用: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票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姜文全等用艾叶熏蒸母婴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可达到空气正常参数要求,而且对产妇、新生儿刺激性小、毒性小。以艾蒿与苍术或与葛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古人用艾叶治下痢,民间用艾叶驱邪,这与艾叶有较强抗菌作用相对应。

②抗肿瘤作用:艾叶有抗消化道胂瘤、乳腺癌的作用,艾叶油灌胃能增强小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③利胆作用:艾叶油混悬液8ml/k??、3ml/k??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和89%,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2ml/k??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其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④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减少抽搐动物数。从艾蒿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m??/k??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用艾叶油灌胃0.5ml/k??,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m??/k??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用艾叶油灌胃1ml/k??,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1ml/k??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7ml/k??亦有祛痰作用。α-松油醇0.05ml/k??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

⑤止血与抗凝作用: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中以℃烘10分钟和℃烘10分钟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艾叶醇提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艾叶中提出的β-谷甾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基黄酮均对血小板聚集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艾叶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的。这与古人应用艾叶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多种血证相吻合。

⑥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反式-葛缕醇还对豚鼠离体气管Schult-Dale反应有抑制作用。

⑦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⑧对外补体作用:将艾叶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可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日本山田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有研究表明1:50浓度艾叶油1~2滴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⑩吸收、排泄、毒性作用: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黏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小时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艾叶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为23??生药/k??,艾叶油小鼠口服药LD??为2.47ml/k??,腹腔注射LD??为1.12ml/k??。据报道,有因服干艾叶约??中毒致死1例。因此,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外用适量。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口服少量(3~5??)可增进食欲,大量则引起胃肠之急性炎症。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小毒。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除湿止痒。适用于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宫冷不孕,以及皮肤湿疹瘙痒。

3~10??;艾叶油(胶囊状)口服,每次服0.1ml。每日3次。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以及捣绒供温灸用。

(1)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

(2)不宜大量服用。有文献报道大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中毒性黄疸和肝炎。对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有显著兴奋作用。

(1)妇人崩中,连日不止:

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50??,干姜10??,上以水5杯,先煮艾、姜,煎至2杯,入胶烊化,温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2)冲任虚弱,月经不调,来多不断,淋沥不止:

艾叶(醋炒)鹿角霜、干姜(炮)伏龙肝各等份。上为细末,熔鹿角胶和药,乘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固经丸)。

(3)产后泄血不止:

干艾叶10??(炙熟),老生姜10??。浓煎汤,一服便止。《食疗本草》。

(4)冷痢:

干姜(末)、熟艾,上二位等份,作面馄饨,如酸

枣大,煮熟,服四五十枚,日二服。腹胀者,炙厚朴煮汁服药。(《外台秘要》引《张文仲方》姜艾馄饨子)。

(5)湿气两腿作痛:

艾叶??,葱头1个(捣烂),生姜75??(捣烂)。上用布共为一包,蘸极热烧酒搽患处,以痛止为度。(《万病回春》立患丹)。

(1)本品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炷,可做灸法之用。

(2)同属植物中有下列几种植物的叶,在不同地区也作艾叶入药。

1)湖北蕲春县栽培的蕲艾,植株较艾高大,叶也较大,叶下面绒毛较厚。林有润命名为Artemisiααr??yiLevl.etvant.cv.Qiai,可视为艾之栽培变型和道地药材。

2)朝鲜艾Artemisiααr??yiLevl.etVant.var.??rαcilisPamp.茎中部叶片宽卵形,近羽状全裂,中裂片又多3裂。分布区同原种,内蒙古和山东省作艾叶使用。

3)宽叶山蒿Artemisiαstoloniferα(Maxim,)Komar.茎中部叶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3cm,宽4~7cm,羽状深裂或浅裂,有疏或密锯齿、基部极狭或楔形的短柄,有或无抱茎的假托叶。

??分布于东北、华北各地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省,部分产地以其叶作艾叶使用。

4)野艾(野艾蒿、细叶艾)ArtemisiαlαvαndulαefoliαDC.茎下部叶有长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常有齿;中部叶长达8cm,宽达5cm,基部渐狭成短柄,有假托叶,羽状深裂,裂片1~2对,条状披针形,或无裂片,顶端尖,上面被短微毛,密生白腺点,下面有灰白色密短毛,中脉无毛。

???除新疆、青海、西藏不产外,全国均有分布。安徽、浙江等省多数地区以其作艾叶入药。

5)蒙古蒿Artemisiαmon??olicα(Fisch.exBess.)Nakai茎中部叶近椭圆形,长6~10cm,宽4~6cm,羽状深裂,侧裂片通常2对,又常羽状浅裂或不裂,顶裂片又常3裂,裂片披针形至条形,渐尖,下部渐狭成短柄,或发育成3~4对渐短的条状披针形的侧裂片及假托叶,上面近无毛,下面除中脉外,被白色短绒毛。

???广布于我国北部、东北及东部各地。内蒙古等地以其叶作艾叶入药。

6)红足蒿ArtemisiαrubripesNakai茎中部叶一或二次羽状深裂,长7~15cm,宽4~6cm,羽状深裂,侧裂片2对,稀3对,裂片又常3裂,或侧裂片不裂,裂片狭长披针形,渐尖,边缘无齿,常稍反卷,上面近无毛,下面除中脉外,密被灰白色绒毛,有条状假托叶。

??分布于东北、华北各地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北部)和福建(北部)等省,部分产区以其叶作艾叶入药。

7)魁蒿ArtemisiαprincepsPvamp.江苏又名五月艾、艾蒿、野蓬头、黄花艾。茎中部叶长6~10cm,宽4~8cm,羽状深裂,侧裂片常2对,裂片矩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疏齿或无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分布于北部、东部、西部及西南部,仅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甘肃(西部)宁夏及西藏不产。产区部分地区以其叶作艾叶入药。

8)五月艾ArtemisiαindicαWilld.广东、贵州称大艾。我国除西部干旱与高寒地区不产外,其他地区都产。广东、贵州、河北陕西等地以其叶作艾叶入药。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鸭脚艾

鸭脚艾:别名:甜菜,角菜,珍珠菜,客家菜。

夏秋季釆集。洗净,阴干扎把备用。(多用鲜品)。

全草。

味甘、微苦、辛,性平。入肝经。

全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祛风、活血散淤,理气止痛,凉血止血,调经。

慢性肝炎,肝硬化,感冒头痛,肺热咳嗽,肾炎水肿,糖尿病,腹胀,心气痛,高血压,疝气,便血,尿血,血热经闭,妇女赤白带,荨麻疹,胃肠胀气,跌打淤伤,外伤出血,疮疡肿毒,湿疹,妇女月经不调,贫血症。

干品11.3~18.8克,水煎服。

本品含有黄酮苷,香豆素,柠檬烯及脱肠草等成分,孕妇及体质虚寒者慎用。

1.外伤出血:

干鸭脚艾37.5克。

用法:研细末,外敷伤口,可止血。

2.血浊、胆同醇增高症:

鸭脚艾56.3克,炒麦芽15克,山楂18.8克,万点金37.5克,苦蘵30克,冰糖适量。

用法:水6碗煎3碗,去渣,加冰糖炖溶化后分3次服,服10~15天。

3.眼疾(清肝明目):

鲜鸭脚艾嫩叶适量,鸭蛋1个。

用法:煎蛋吃。

4.月经不调、经闭:

鲜鸭脚艾37.5克(洗净)。

用法:水煎分2次服。干品者用18.8克。

5.胃胀气、肝炎、小便黄赤:

鸭脚艾37.5克,香圆根37.5克,积雪草(含壳草)30克,黄花蜜菜22.5克,水丁香18.8克,桶交藤22.5克,金针根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

6.眼赤红肿:

鲜鸭脚艾叶18.8克,鸭蛋清1个。

用法:将鸭脚艾洗净,去水份,捣蛋清敷患眼处。

7.血浊、中性脂肪过高:

鸭脚艾37.5克,岗梅根37.5克,积雪草(雷公根)30克,兔儿菜18.8克,枸杞根30克,盘龙参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加冰糖,炖溶化后分3次服。

8.慢性黄疸肝炎、GOT和GPT偏高:

鸭脚艾30克,茵陈30克,鲜垂盆草56.3克,白鹤草37.5克。

用法:水煎,当茶喝。

9.肝炎、慢性肝炎:

鸭脚艾18.8克,黄水茄18.8克,大本七层塔30克,山芋麻根18.8克,木棉根18.8克,桶交藤30克。丁竖18.8克,小本牛乳埔30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当茶饮用。

10.慢性肝炎:

鸭脚艾18.8克,鲜垂盆草56.3克,制首乌30克,石上柏18.8克,扛香藤37.5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

11.胃肠炎:

鸭脚艾30克,积雪草(蚶壳草)30克,番石榴嫩心30克,风尾草18.8克,炭母草18.8克。

用法:水煎2次服。

12.月经不调:

鸭脚艾18.8克,白花益母草18.8克,白马屎30克,尖佩兰15克,桃仁11.3克,白花虱母子头3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13.妇女经闭:

a.鸭脚艾22.5克,艾草11.3克,铁马鞭30克,益母草18.8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5~7日

b.鲜脚掌艾37.5~75克,红糖37.5克。

用法:水3碗,酒2碗,煎剩2碗,调红糖溶化,分2次服。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处方一本全》艾叶

艾叶:别名: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性温,味辛、苦;有小毒。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3~9克;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①保胎:

艾叶每6克配鸡蛋1枚,加水煮10分钟,鸡蛋去壳后再煮5分钟至鸡蛋成褐色,供药用。孕3个月内,每次吃2个,症状严重者每日2次,好转后每日1次。孕4个月以上,症状严重者每次3个,每日2次,好转后每次2个,每日1次维持。一般不用辅助药物。

②痛经:

生艾叶10克,红花5克,加开水毫升冲服。经前1日或经值时服2剂。

③老年性皮肤瘙痒:

艾叶90克,雄黄6克,花椒6克,防风30克;或艾叶30克,花椒9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熏洗2次,一般用药3~6剂。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艾叶(附:艾实)

为菊科蒿属植物艾的叶。

????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北艾、黄草、家艾、甜艾、阿及艾、五月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

培育当年9月、第二年6月花未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摘取耳叶片嫩梢,晒干。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干燥品含桉油精(C??H?O)不得少于0.%。

艾叶含挥发油,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已烯醛,顺式-3-已烯-1-醇,三环烯,α-侧柏烯,α-蒎烯,莰烯,香桧烯,β-蒎烯,1-辛烯-3-醇,2,4(8)-对?二烯,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蒿属醇,α-松油烯,二甲基苏合香烯,樟脑,龙脑,异龙脑,4-松油烯醇,对聚伞花-α-醇,α-松油醇,顺式辣薄荷醇,马鞭草烯酮,桃金娘醇,反式辣薄荷醇,反式香苇醇,顺式香苇醇,乙酸顺式-3-己烯醇酯,对异丙基苯甲醛,葛缕酮,香苇烯酮,紫苏醛,乙酸龙脑酯,紫苏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copaene),β-波旁烯,β-榄香烯,甲基丁香油酚,反式丁香烯,β-荜澄茄烯,顺式-β-金合欢烯,葎草烯,β-橄榄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芹子烯,β-衣兰油烯,γ-榄香烯,α-衣兰油烯,丙酸橙花醇酯,δ-荜澄茄烯,丁香烯氧化物,喇叭醇,十五烷醛,六氢金合欢烯基丙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桉叶素,异蒿属酮,荜澄茄油烯。叶的精油中还含桉树脑,3-蒈烯,斯巴醇,十六酸,7-乙基-1,4-二甲基甘菊环等成分。

???野生艾叶含挥发油,从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者:柠檬烯,香桧烯,α及β-蒎烯,乙酸龙脑酯,顺式-β-金合欢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1,8-桉叶素,α-松油烯,异戊基环己烯,龙脑,4-松油烯醇,顺式辣薄荷醇,香茅醇,α-金合欢烯等。还有侧柏酮,丁香酚,喇叭醇,反-胡椒烯,萜品烯醇-4,萜烯-3-醇-1等;另有桉树脑,斯巴醇,十六酸等,11,8-桉叶素,左旋龙脑,异蒿属(甲)酮,2-莰酮,2-莰醇,石竹烯,α-荜澄茄烯,桉叶素等。

???叶还含黄酮类成分: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柚皮素;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氧代-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氧代-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三萜类成分:α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黏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3β-甲氧基-9β,19-环羊毛甾-23(E)烯-25,26-二醇;其他成分: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倍半萜内酯A、B、C,倍半萜酮类:艾叶酮,艾叶酮内酯;桉叶内酯类:桉叶烷衍生物等以及镍、钴、铝、铬、硒、铜、锌、铁、锰、钙、镁等元素。

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生艾叶功擅逐冷除湿,适用于寒湿之证。

2.艾叶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略炒,取出凉透。艾叶炒炭后辛散之性大减,增强止血功效。

3.醋艾叶:取净艾叶,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艾叶k??,用米醋15k??。醋艾叶温而不燥,能增强逐寒止痛作用,适用于虚寒之证。

4.醋艾叶炭:取醋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每艾叶k??,用米醋15k??。醋艾叶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艾叶为皱缩破碎叶片,有短柄,叶面灰绿色,有稀疏的短绵毛及白色腺点,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艾叶炭为焦黑色细末,有细条状叶柄。醋艾叶形如艾叶,略有醋气。醋艾叶炭形如艾叶炭,略具醋气。

??贮干燥容器内,醋艾叶、醋艾叶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艾叶炭、醋艾叶炭散热防复燃。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1.《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经。

2.《本草正》:能通行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

3.《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4.《得宜本草》:入奇经。

5.《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温经止血,安胎,逐寒湿,理气血。主治吐衄,下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疮疡,疥癣。

1.《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2.《本草经集注》: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3.《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4.《新修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5.《食疗本草》:(疗)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6.《日华子》: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7.《珍珠囊》:温胃。

8.《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9.?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引自《纲目》)。

10.《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11.《本草正》:辟风寒、寒湿、瘴疟。

12.《长沙药解》:治发背、痛痈、疔毒、疳疮、臁疮、风癞、疥癣诸疮,除咽喉、牙齿、眼目、心腹诸痛,灭皯?,落赘疣,调胎孕,扫虫??。

13.《医林纂要》:坚肾固命门,养阳逐阴。燥脾土,养胃气,温中去寒。安正辟邪。

14.《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内服:煎汤,3~10??;或入丸、散;或捣汁。外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阴虚血热者慎服。

1.《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2.《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3.《得配本草》:多服久服,热气上冲,并发内毒。

1.治妇人经行后,余血未尽,腹痛:

熟艾(揉极细作饼,焙)四两,香附(醋酒同煎,捣)六两。以上二味,同姜汁和神曲为丸,砂仁汤服。(《陈素庵妇科补解》艾附丸)。

2.治妊娠卒下血不止,胎上逼心,手足逆冷欲死:

生艾叶(捣,绞取汁)一盏,阿胶(炙令燥)半两,蜜一合。上三味,取艾叶汁一盏,入阿胶及蜜一合,煎取一盏,去滓。分为二服,温温服之(《圣济总录》艾叶汤)。

3.治产后泻血不止:

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食疗本草》。

4.治伤寒衄血及吐血连日不绝,欲死:

艾叶半两(细锉,炒微黄),生干地黄半两,阿胶一分(杵碎,炒令黄燥为末)。上件药,都和令匀,分为二服。每服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下赤马通汁一合半。搅令匀,不计时候,放温顿服,以差为度。(《圣惠方》艾叶汤)。

5.治妊娠卒胎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

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6.治妊娠心气痛:

艾叶、茴香、川楝子(俱炒)等分。醋煎服《卫生易简方》)。

7.治冷痢:

干姜(末)熟艾。上二味等分,作面馄饨,如酸枣大,煮熟,服四五十枚,日二服。腹胀者,炙厚朴煮汁服药。(《外台》引《张文仲方》姜艾馄饨子)。

8.治转筋吐泻:

艾叶、木瓜各半两,盐二钱。水盅半,煎一盅,待冷饮。《卫生易简方》。

9.治妇人白带淋沥:

艾叶(杵如棉,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术、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10.治湿气两腿作痛:

艾叶二两,葱头一根(捣烂),生姜一两五钱(捣烂)。上用布共为一包,蘸极热烧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万病回春》立患丹)。

11.治膝风:

陈艾、菊花。二味作护膝内,久自除患。《万病回春》。

12.治偏头痛:

蕲艾四两,白菊花四两。小袋盛,放枕内,睡久不发。《续回生集》。

13.治咽喉不利,肿塞,气道不通:

以生艾叶捣烂,敷肿上,随手即消。冬月以熟艾,和水捣汁敷之亦佳。《圣惠方》。

14.治眼赤肿痛:

艾灰、黄连各半两。捣匀,煎汤一盏,入龙脑少许温洗。《卫生易简方》。

15.治癣:

醋煎艾涂之。《千金方》。

16.治白癞:

干艾叶浓煮,以渍曲作酒如常法,饮之令熏熏(《外台》引《张文仲方》)。

17.治黄水疮:

蕲艾一两。烧灰存性,为末,痒加枯矾五分,掺上即愈。《外科启玄》。

18.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

以北艾煎汤洗白,白胶熏之。《直指方》。

19.治漏疮:

艾叶、五倍子、白胶香、苦楝根。上件各等分为末,作香柱放在长桶内坐熏疮处。(《杏苑生春)艾叶散)。

20.治寻常疣、扁平疣:

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汗,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山东中医杂志》,(6):38]。

1.治疗白癜风:以陈艾叶(越陈越好)浸泡于95%乙醇中,以漫没艾叶为准,浸泡1星期,同时将陈艾叶制成艾条备用。每日用浸泡液涂擦病损处4次,并坚持每日用艾条熏病损处15~30分钟,以病损处皮肤发红、不破损为宜。治疗4例患者,经3~4个月治疗后脱色斑颜色加深,病灶局限,继续治疗2个月后皮肤颜色逐渐正常,随诊2年未发现新的病损,原发病灶已接近正常肤色。

2.保胎:将艾叶6??,鸡蛋1个,加水煮30分钟后。将鸡蛋去皮再煮5分钟,鸡蛋即成褐色。将煮好之热蛋作药服。孕3月内,每次2个;症状严重每日2次,症状好转每1次。孕4月以上,症状严重可每次3个,每日2次;症状好转可每次2个,每日1次维持。在保胎的50人中,自然流产史者13人,人流史者6人其中习惯性流产3人。B超检查合并子宫肌瘤者2人,低置胎盘者3人。结果除1例用药后妊囊不随孕月长大行人流术外,其余49例经B超检查均正常,有效率达98%

3.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艾叶、白胡椒、猪苓、透骨草15??组成艾叶洗足方。每日1剂,水煎15分钟,待水温至42℃时将双足浸入盆中液内,以擦拭器蘸液反复擦洗膝关节以下部位,并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止泻穴(外踝垂线与足蹠皮肤相交处)、涌泉穴等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伴脱水者同时予口服液盐补液,疗程5日。共治例,结果痊愈例,好转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6‰。有效病例多在用药次日起症状改善,便次渐减少,3~5日痊愈。

4.治疗痛经:当归30??,生艾叶15??,红糖60??。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ml,分3次温服。每经行前3日始服,连续服6剂后停服,到下次月经来期前照上法再服6剂,连续3个月共服18剂。治疗组78例,治愈7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5.防治会阴部伤口感染:取艾叶??,加水ml煎沸5分钟。于产妇会阴切开缝合术2小时并下床排空膀胱后,用艾叶煎洗液熏洗会阴伤口部1次,次日再熏洗2次。低危产妇组经上法熏洗后,不必使用抗生素,即可允许产妇出院。出院后仍需艾叶煎液熏洗,2~3次/日;高危产妇组在使用艾叶煎洗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并留院观察3日方可出院。上法用于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初产妇例,其中高危组例,低危组例。结果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现象。

1.《本草蒙筌》:艾叶,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米醋糊丸)开郁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逐鬼邪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疰湿痹及疥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灸火宜陈久,气乃下行。

2.《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因久服,致火上冲之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滞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燥,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

3.(本草汇言》:艾叶烧则热气内行,通筋入骨,走脉流经,故灸百病,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若气血痰饮积聚为病,哮喘逆气、骨蒸痞结、瘫痪痈疽、瘰疬结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若入服食丸散汤饮中,温中除湿,调经脉,壮子宫,故妇人方中多用之。

4.《本草正义》:古人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艾之大用,惟此最多,故《别录》以冠主治之前,其作煎以下,则汤液之治疗也。止吐血者宜生用,取其辛开以疏经络之壅,然温升之性,必与上溢之症不合,古人有四生丸之制,以柏叶、荷叶、生地之清肃下降者为主,而反佐以艾叶之辛温欲其同气相求,易于桴应,非艾之一味可以止上升之吐衄也。妇人下血,则中气虚寒,下焦无摄纳之权,以致血行失道,无故妄下,《金匮》胶艾汤温经升举,固阴和阳,是其正治,非血热妄行之下血也。生肌肉者,虚羸之人,血少形癯,得此温养之,则气血旺而肌自丰;亦有溃疡气血两虚,阳和不运,则新肌不长,艾能温煦以和脉络,而肌肉易长,若热多烁液者,非其治也。

附:艾实

艾实:异名:艾子。

为菊科蒿属植物艾的果实

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纲目》:苦、辛,暖,无毒。

1.《药性论》:主明目。

2.《日华子》:壮阳,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宫。

内服:研末,1.5~4.5??;或为丸。

治一切冷气:

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诜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jj/8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