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ldquo毒根rdquo指的是

问:《希伯来书》12章15节说:“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这里的“毒根”指的是什么?

答:我们看一下《希伯来书》12章14~16节的话语。“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15节里提到了“毒根”,紧接着16节中提到了以扫。15节中提到:“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

由于犹太人的逼迫,一些得救的希伯来人想重新归回律法中。《希伯来书》的作者恐怕他们离开神的恩典,重新回到律法中,因此提到了“毒根”。我们在教会里相互交流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说一些伤害对方的话,甚至做出伤害对方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用到“毒根”这个词。但这里说的“毒根”并不是指这些。这里说的毒根源于《申命记》29章18节的话语。

“惟恐你们中间,或男或女,或族长或支派长,今日心里偏离耶和华我们的神,去侍奉那些国的神。又怕你们中间有恶根生出苦菜和茵陈来。”(申29:18)

“或男或女离开神,去侍奉那些国的神。”这指的是拜偶像。

“去侍奉那些国的神”,指的就是侍奉世俗的“神”,也就是跟随肉体侍奉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但《腓立比书》里说,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

《圣经》里说侍奉肉体、抬高自己、树立自己的义,一旦进到这样的世界中,就是“毒根”,又叫“恶根”。意思是,我们连将来会如何都不知道,便扎根在肉体里,过着相信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毒根”。

那么,我们应该扎根在哪里呢?我们应该扎根在真正的根源——耶稣基督的恩典中,而不是扎根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把树立自己的义和满足己愿当成信仰,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把心里的这种方向称作“毒根”。

人们想要的是什么呢?人们虽然见到了耶稣,也看到耶稣变出饼来,却想要立耶稣为王。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人们觉得只要侍奉、跟随耶稣,就不用再担心会饿肚子,而且衣食住行的问题就都解决了。现在,他们把根扎到这一方向,这就是“毒根”。耶稣在《约翰福音》6章26节说: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6:26)

耶稣让人们吃饼,意味着:“我就是生命的饼,你们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耶稣向人们传讲这话语,就是想让人们知道应该完全接受耶稣基督。然而,人们却不往这一方向扎根。那么,他们把根扎向了哪里呢?“哇,能行这样的神迹,而且有能力变出饼来的就是耶稣啊!”他们是这样认识耶稣的,只是把耶稣当成了偶像。现在,也有很多人把耶稣当成是可以利用的、能解决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工具。现在,希伯来的基督徒蒙到了恩典,但后来,当因犹太人的逼迫遇到困境时,他们便开始摇摆不定。他们想归回到哪里呢?他们想依靠律法,也就是肉体,重新归回到谁都无法守住的律法的世界中,这就是“恶根”。话语里说:“恐怕有恶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人们蒙了恩典之后,会重新回到哪里呢?会“失了神的恩”,重新归回到律法中,这话语正是在指责这样的心。

接着,提到了以扫,他得到了长子的名分,这是多么荣耀、蒙福的位置!可是,以扫看到雅各熬的红豆汤之后,心想:“我都快饿死了,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他把根扎向了哪里?扎向了自己的肉体。从荣耀、蒙福的位置上离开,成了远离恩典的人。《罗马书》11章17节讲到了这一内容。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罗11:17)

我们是野橄榄,应该把根扎在哪里呢?我们成为了一同得着真橄榄根的肥汁的人。也就是说,把扎向我们肉体的根撇弃,从属肉体的野橄榄中扎向耶稣基督的恩典中,得着真橄榄根的肥汁,这才是我们要过的蒙恩典、接受圣灵引导向前迈步的生活。那么,人们为什么重新把根扎向错误的方向呢?这段话语讲的正是这一点。以扫把根扎向了哪里呢?他得到了长子的名分,本应该把根扎向长子的方向,却为了一碗红豆汤把这些全都丢弃了。并且,因一些问题和逼迫,就放弃了这一切,过着无比幼稚的生活。最终,以扫向以撒哀求:“父亲,没有可为我祝的福了吗?”那时,以撒已经把祝福全都给了雅各,再没有属于以扫的福分。即使他后悔,也无济于事,已经没有回转的机会了。

因此,我们要停留在恩典中。“毒根”指的不是恩典,而是行为。“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我们不要过着这样的生活,而是要凭藉信心向前奔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cd/7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