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11/4621610.html
夏季潮湿闷热,容易导致人体湿热。如果感觉口黏异味,嗜睡疲惫,肚子不舒服,身体不利索——说明湿气重啦!湿邪都表现在哪里呢?
01起床时看感觉
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02穿衣时看感觉
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03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04洗漱时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水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05刷牙时看恶不恶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06看平时爱不爱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邪困脾、引发疾病。
07吃饭时看胃口
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有了湿邪的表现,那么湿邪都是哪儿来的
01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02口味重
饮食不当,湿邪内生。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很多人钟爱的小夜宵搭档,最伤脾胃、生湿邪,炸鸡、啤酒、小龙虾,都是“内鬼”。
03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04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类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05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06常久坐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07吹空调
过于贪凉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让湿邪侵入身体。建议大家在夏天洗澡时要注意关闭空调,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08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建议大家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最后,拒“湿”的秒招有哪些呢?
01饮食祛湿:首先要辨别湿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湿重者多见两类,一是寒湿,寒邪与湿邪兼夹;二是湿热,热邪与湿邪兼夹。
01.1寒湿: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凉食,如喝冰镇饮料,吃雪糕等。
舌质淡,舌苔白;怕冷,吃凉食,受凉后容易腹张、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严重的可出现浮肿,如手脚肿、眼睑水水肿。
炒菜、炖肉时,适宜加入温性的生姜、花椒、陈皮、砂仁,能起到苦温燥湿的作用。寒湿者往往还存在脾胃虚寒,可适当加一些健脾的药材,如茯苓、淮山药、党参。
01.2热湿: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
口苦、口干,舌苔厚、黄,困倦乏力,老觉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较多,大便不通畅、黏腻,精神烦躁。
如果湿重于热,内热不严重,可用偏凉性的土茯苓、生薏苡仁等煲汤,湿热并重甚或热重于湿的,可用偏寒性的茵陈、蒲公英等。清湿热的药材多偏凉,有时候人体未必能接受,可以适当加点陈皮。
蒲公英、茵陈、紫苏叶各30克,一起煎煮。
01.3辨不清寒热的:宜用性味比较平和的祛湿药材煲汤、煮粥,如芡实、茯苓、白扁豆、淮山药。
茯苓、淮山药、莲子和芡实各20克左右,一起煎煮喝汤。
一般来讲,所有祛湿方里,都可以加一些芳香化湿的药材,比如苏叶、藿香、佩兰、砂仁等。这就好比。衣服湿透了,用火烤、加温总是不干,风一吹就干了,芳香化湿的药就相当于是风吹!
02运动祛湿:以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阳气充足,则脾胃运化功能增强,减少体内水湿停滞。同时,运动排汗,也有助于祛除湿气。我们可以选择慢跑、走路、八段锦等中低等强度的运动。运动的时间、强度,以自觉微微出汗为宜。不宜锻炼到大汗淋漓,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擦干或及时更换衣服,也会招致湿邪入侵,或导致风邪侵袭而感冒。
03艾灸:振奋脾阳,以助化湿
由于人体的水湿代谢,主要依赖于脾胃,所以,艾灸的部位,也要跟着脾胃经走。可以重点艾灸脾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如足三里、神阙、三阴交、阴陵泉、商丘等穴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