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药积雪草

每天一味中药——积雪草1药用部位

积雪草,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L.)Urban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疔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2别名

连钱草、地钱草、马蹄草、老公根、葵蓬菜

3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细长,节上生根,无毛或稍有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15cm,基部鞘状;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1-3cm,宽1.5-5cm,基部阔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掌状脉5-7。单伞形花序单生,或2-4个聚生叶腋;苞片2-3,卵形,膜质;伞形花序有花3-6,聚集成头状;花瓣卵形,紫红色或乳白色。果实圆球形,基部心形或平截,长2-3mm,宽2-3.5mm,每侧有纵棱数条,棱间有明显的小横脉,网状,平滑或有毛。花、果期4-10月。

4产地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5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6药材性状

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圆柱形,长3-4.5cm,直径1-1.5mm,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纵皱纹。茎细长、弯曲、淡黄色,在节处有明显的细根残迹或残留的细根。叶多皱缩破碎,灰绿色,完整的叶圆形或肾形,直径2-6cm,边缘有钝齿,下面有细毛;叶柄长1.5-7cm,常扭曲,基部具膜质叶鞘。气特异,味淡微辛。

7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肾、膀胱经。

8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9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10药理研究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16-1∶4积雪草煎剂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促进创伤愈合作用:积雪草甙制成片剂及软膏剂,临床试用于静脉功能不全而致的长期不能愈合的下肢溃疡及外伤病例,手术或创伤引起的肌腱粘连、灼伤等因素所致的创面恢复后的瘢痕疙瘩以及硬皮病均有一定疗效。

11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α-香树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积雪草甙,参枯尼甙,异参枯尼甙,羟基积雪草甙,玻热模甙,玻热米甙,玻热米酸和异玻热米酸,马达积雪草酸,以及积雪草酸。此外,尚含有内消旋肌醇,积雪草糖,蜡,类胡萝卜素类,叶绿素,叶中还含有β-葡萄糖基槲皮素和3-葡萄糖基山柰酚,7-葡萄糖基山柰酚。斯里兰卡产积雪草中含斯里兰卡积雪草甙。

12相关配伍

1、治感冒头痛:雷公根30g,生姜9g。捣烂,敷额上。

2、治外感发热,烦渴谵语:雷公根60g,白颈蚯蚓4条。共捣烂,用水煲2h后取汁服。(1-2方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3、治肺热咳嗽:积雪草30g,地麦冬30g,白茅根30g,枇杷叶15g,桑叶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4、治哮喘:干积雪草全草30g,黄疸草、薜荔藤各15g。水煎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5、治虚劳发热不退(午后怕冷,夜间发热,天明自汗身凉):马蹄草、羊蹄根、山薄荷(各适量),酒及童便为引。(《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6、治水泻水膈:马蹄草7叶,地瓜藤嫩尖7个。合冷水嚼服。(《重庆草药》)

7、治痢疾:鲜积雪草全草60g,或加凤尾草、紫花地丁鲜全草各30g。水煎,调适量冰糖和蜜服。

8、治黄疸型传染型肝炎:鲜积雪草全草15-30g;或加茵陈15g,栀子6g,白糖15g。水煎服。(7-8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9、治急性胆囊炎:马蹄叶30-60g,马尾黄连15g,龙胆草15g。水煎服。(《玉溪中草药》)

10、治肝脏肿大:崩大碗-g。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zz/8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