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已历四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该流派对风湿病、外感病、脾胃病及其他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着极深入的研究淘中医平台带您一览“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断难知其精义之所在,古今医理,极而难穷,欲得一守约之道,实未易也。医者,苟执一法,鲜有不失且误也。识别阴阳之定法,守约之功也。故治法贵在活泼圆通,宜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实据而消息之,则所失者寡矣。”
——吴佩衡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脉络(流派传承脉络)
(吴佩衡先生)
吴佩衡(-),名钟权,原籍四川省会理县,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吴老从事中医学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六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特色鲜明的理论,被业界公认为中医扶阳派的代表性人物,特别是对中药附子的临床应用炉火纯青。他对疑难危急重症的治疗胆识过人,力挽沉疴,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病人,深得人民的敬重,人们长称他为“吴附子”。
吴佩衡学术思想开阔,临证经验丰富。他大力提倡经方理学,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是临床治疗的准则。他谨守病机,严格辨证,十分尊崇张仲景“温扶阳气”的治疗法则,对于人身须当保存元气的体会深刻。临证时,主张抓住温扶先天心肾阳气这一主要环节,方能阳复阴退,对危急重症效果极佳。
(吴佩衡医案)
吴老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吴氏学术流派,开创了云南省经方学理,编著有《中医病理学》、《伤寒论条解》、《伤寒与瘟疫之分辨》、《麻疹发微》、《医药简述》、《伤寒论新注》等多部著作,进行了仔细的注解,对云南中医药事业地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大回阳饮加减(1)慢性咳喘:
四逆汤合二陈汤、麻辛附子汤,名为四逆二陈麻辛汤,治一切新老咳嗽、哮喘咳嗽、咳痰清稀、白痰涎沫多者,其效颇宏。(2)声音嘶哑:
三阴寒证者,常用大回阳饮加麻辛附子汤,或合上二陈汤,药简效捷,功效卓著。(3)牙痛:
三阴寒证者,无外感纯用四逆汤或大回阳饮,合并风寒外感者,大回阳饮加麻辛附子汤,虚阳上越者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而治,收效迅速。这是因为,齿为骨之余,内归属肾,肾阳虚弱,牙血管易阻塞而痛,与世之治牙痛之法上固然有别之。(4)风湿性关节疼痛:
多由风寒湿杂合致病,使经络关节痹阻不通,常用大回阳饮加味,多加疏风除湿之品,忌加熟地、当归等滋腻之品,为增效也加川乌、草乌以增强追风散寒除湿之力。(5)腰痛:
常用四逆汤加麻辛附子汤,或合用苓桂术甘汤。郑钦安治腰痛阴证,贯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或苓桂术甘汤,而吴佩衡教授常合用四逆汤,则取效更佳。(6)胁痛或腹水:
慢性肝病属阴证者,常用大回阳饮加茵陈等,治用温化寒湿,舒肝达木之法,临床常大剂而用,疗效显著。伴腹水者,大剂茵陈回阳饮,加五苓散等,扶阳温升之意,思路独特,疗效突出。(7)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发作之时,危在旦夕,证属阴盛阳衰,阴邪上僭者,治宜振奋心阳,方用大剂回阳饮合瓜蒌薤白汤加味,起效神速。(8)胃痛或胃病虚寒证者:
常用大回阳饮加味而治,如小便不利加茯苓,腹胀加木香、香附,寒甚者加良姜、吴茱萸等;呕逆不止者,加半夏、丁香,食减者加砂仁;寒盛者加胡椒或花椒。(9)癥瘕积聚:
吴氏常用大回阳饮,随证加味。(10)低血压:
多为阳气不足,并阳气不升所致,吴氏常用大回阳饮,加入当归、黄芪,天麻。(11)中风:
多为阳虚而风邪直中,吴氏开始常用四逆汤加天麻、羌活、桂枝、麻黄以散表防风,或用大回阳饮合三生饮加味。
(12)痿证:
常用四逆汤加入通阳利湿之品,如苍术、桂枝、白术、苡仁、通草,亦加入川乌、草乌以除风邪,需持久服用,方能见效。(13)男性阳萎早泄:
用回阳饮加阳起石、益智仁等。
更多中医流派传承
非遗申报
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