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人间四月天
几欲相逢却离别
我愿与你再相遇
QINGMING
清明节了,突然就变得天冷了。人们好像都在朋友圈里发送着自己的悲哀和喜乐,有踏青的,有还乡的,还有堵车的,也有如我一样,守在异乡,无法给父亲添土压黄纸的人。天气晴朗,却不是温暖。清明这个节日,还是多有一些感伤在其中,尤其是人到中年后,至清明,必会念及至亲阴阳两隔,心生悲凉。
我忙碌着,忘记了清明。也许是因为三爸在老家,已经去过父亲的坟前,也烧过纸了,我有些心安。晚归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人烧纸,心里莫名就有一些伤感,想起父亲。
我也去买了纸,要烧给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父亲安息之处,并且带了女儿和侄子。在楼下等待两个孩子拿酒下楼的时间,我突然就想起一句话:“我如此轻而易举的能看到那么多不平凡的人,却再也看不到那个平凡的你。”突然就泪崩,无法抵制的心酸,充满了眼睛与鼻子,以至于看到孩子们,只能把脸转过去,不敢正面看他们。
与孩子一起来到路口的小树林边上的空地,已经有很多人烧过纸了。尽管心里很不安,似乎大家对于清明烧纸已经有很多意见,我也打算以后每年清明节回老家给爸爸烧纸,但今年,我依然想在这喧嚣浮躁的城市里,烧起一堆烟火,借着风,带着思念和慰藉,说给父亲听。
我让侄子烧纸,他已经了解所有程序。比如洒酒,比如烧纸要烧净,比如要说话给那些远去的人,给他们讲这一年来的成长,还有你想说给他们的话。女儿看着,感觉有些不太了解。这是第一次带她一起烧纸,她对于自己的外公是没有印象,对于自己的爷爷也只是听我们说的和看到照片的,毕竟她与爷爷只见过一次,是一岁半的时候。对于外公,是完全没有见过的。甚至于连外公长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因为家里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他,还是走得太早。我和女儿说,回头把外公的身份证找来,你给外公画个素描。那年代,照片也是奢侈的,不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不会照。
父亲走的突然,也走得很早。今年算来,已经25年。这二十五年里,哥哥结婚了,侄子考上研究生了,我的孩子要考高中了,家里的房子都盖过两次了,我已经不常回陕西了。只是可惜,父亲都没有看到过,即使他生前多么希望能看到我考上大学。我清晰的记得他问我,“今年能考上吗?”。一句话包含着什么样的期盼,至今回想起来,总是湿了眼眶。关于父亲的故事,我一次一次地讲给侄子和女儿,生怕他们不知道那绵长的岁月里,父辈们如何爱着我们这些后代,承受着什么样的生活压力。看着整理出来的家谱,给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讲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似乎也变得很有意义,看到孩子恍然大悟的样子。
烧完纸钱,回到家中。看到很多人说现在流行网上祭祀,似乎很环保,也很方便。也许是我已人入中年,我还是不太喜欢那浓烈的感情,用鼠标一点,就表达出来。再点个退出,就结束了。然后喝酒吃饭,灯红酒绿,呼朋唤友,春风得意去了。似乎网站上那个灯还在点着,那些祭奠还在余烟袅袅,只是,灰烬前面没有了我们,我们的伤心掩埋在来来往往的喧嚣中。
也有人说“生前一碗粥,胜过坟前一堆纸。”话看似有道理,然而一碗粥是孝道,坟前纸却是思念。如果没有去烧个纸,没有祭祀,没有扫墓,我们在这个多情的世界里又能有多少深情给那么远去的至亲?流量引起几分钟的骚动,音乐激起几分钟的伤怀,然后再身不由己投身至娱乐至死的滚滚洪流中?那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如果都没有时间去表达悲伤,那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深情?于是,我依然喜欢折柳条,压黄纸,清明饭,一杯酒的祭祀感,还有从家门口去坟地的路上,茵陈铺满路边,小麦新绿可人,蒲公英开着黄花,还有其他扫墓的人来来往往,心里想着远去亲人的往事。那样就像是一场梦,无数次重复场景的梦。
清明时节,想念父亲。在这城市中,我与千千万万陌生人面对面走过,我给许许多多人指过路,也和数不清的人聊过天,还能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为什么,我却无法遇到那个平凡普通的你?一年,两年,………二十五年,乃至以后我们都无法再相遇,列车一辆接一辆,相遇却遥遥无期。
愿你知我好,心安且宁;愿我梦里有你,喜且乐怀。清明以此文怀念离世二十五载的父亲,沉默少言,会看风水,吃苦耐劳,会把私房钱留给我的那个男人。
平时诗几首
(1)山空水自流,人闲花纷飞。
门掩犬不吠,红泥茶嗅梅。
--空山约茶
(2)昨夜风摇海裳落,晨起雨润柳叶阔。
春风如油花蝶多,世事无常哪堪托。
--多情与无情
(3)柳黄瑛红艳,黄纸青烟淡。
白云远山在,小憩父身现。
---忆父亲
往期回顾
01
远行即言02
花落春晚归03
唯愿你余生皆平安王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