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的第三天,儿子开车带我们一家去渭河滩游玩,了结了新春以来,我一直想去北滩看一看的小小心愿。我们从西桥北边上河提,沿着新修的滨河大道,一直向北,路好、景好、心情好,一路春光一路行。这条滨河大道南至国道,北至渭河观光大道,路面宽敞平整,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正规通顺,两边各栽一排莲花型的路灯美观大气,还有路边的几排不同种类、不同色调的观赏树和隔离带的花卉绿植,吸引来附近小区的好多锻炼人,在清晨或傍晚跑步、快走、与散步。华阴市西河是本市境内四条主要南山支流之一,从华山峪流出来的一条长涧河,一直向北流入渭河,渭河以南的滩地是我市发展农业的主战场。种植、养殖、设施栽培,尽在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效益好。我每年春秋两季都想来这儿看看转转,主要目的是观光、游玩、吸收新鲜空气,观赏本市农业发展新势头。长涧河春季水少河床干,刚长出的新草绿芽引来一群一群的羊,牧羊人带着两只牧羊犬随着吃草喝水的羊群和咩咩咩的叫声缓慢前行。河床上被羊群吃过踩过的干草里长出来的嫩草,一茬一茬的继续生长,继续等待羊群的光临与餐食,还有羊群过后拉撒的粪便也能给小草施肥助长,形成良性循环,所以,牧羊人每次放羊都在离庄稼地较远且避背的河床,以防羊群伤害庄家。滨河大道东边与长涧河西则的农田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苗已拔节长高,长势喜人,随着和暖春风的节奏微微摆动,犹如海面上一波一波游动不止的小波浪,使人心旷神怡。哪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塑料拱棚,非常醒目,恰似冬季的雪地,白的光亮、白得耀眼,虽然我没前往细看,不知道棚里栽培的经济作物是什么,单看这个规模就已经非常壮观。我猜想拱棚里可能种植的是西瓜、香瓜、或甜瓜…这种集约种植的设施农业,是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新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哪一行行整齐划一的葡萄地和葡萄架,哪地垄、哪设施,简直就像是工艺品,我很敬佩现代化的农业把一片片粗糙的黄土地竟然设计耕作的这么科学、这么美观、这么精致。大路边的草莓采摘园,颇为壮观,一座挨一座,座座敞开着温室大棚的园门,我从车窗向里望去,有人带着孩子正在采摘,可惜我们时间有限,不能带孩子进园采摘。不由使我想起去年带孙儿采摘草莓的情景,小孙儿挎着小红篮儿,顺着垄沟向前走,专捡红的、大的摘,每摘一个大草莓就举起来向奶奶炫耀的表情,十分可爱,还要和一同采摘草莓的小伙伴比赛看谁摘的多。返回时,我们还特意向北拐到渭河军渡处去观看渭水,结果军渡大门紧闭,路牌提示:军渡拆除,请绕行。军人值守浮桥的住房还在,已拆除的几个军船也在房子旁边的草地上搁置着,我们还在军船边拍照留影,再从军船旁边绕小道走进门里,站在浮桥岸上看渭水,眼前尚未拆除完的浮桥躺在没水的渭河河床睡大觉,我放远眼界找渭水,好不容易看到浮桥的北头接近出口处有一片渭水,延伸之处被一排小树遮挡,向东远眺,才看到一小片少得可怜的渭河水,与我去年秋季看到的一河渭水向东流,反差太大了,令人失望。我们拐回到停车处时,看到有五六个人在军渡西面的渭河岸边自助烧烤吃烤串,荒滩野外,虽然身在渭河岸,但距仅有的一点渭水还较远,很避静、很惬意,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这种野餐的形式颇令人羡慕。好在周边没有干草柴禾易燃物,一边是渭河,一边是麦田和去军渡的大路。我带着四岁半的小孙儿、徜徉在渭河滩田间作业的小路上,观赏、拍照、挖野菜,回来还挖了一小袋白蒿(茵陈),到家蒸一碗白蒿麦饭尝尝鲜。这一下午的踏春观光,领略北滩农田美景,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有一种留恋往返的感觉。王湘云,陕西华阴市人,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