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茵陈 >> 茵陈性味 >> 丹医语录五

丹医语录五

新陈代谢白癜风有什么关系 http://www.mxxshi.com/huanzhetiandi/dianxinbingli/m/17193.html

(五)

源于廖厚泽经方临证传心录

丹医语录

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

廖厚泽讲述

邓一飞,曲伟,录

赵宇宁整理

廖厚泽遗论及后学论文合编

●右手寸脉好,-般不会是恶性病。

●升麻炭止血,升血脉,川芎升血脉,阿胶止血,当归愈合血脉。

●妇女白带多是胃不好,黄带有湿热。舌满苔是湿气重,舌中心红是心气亏,心力差。舌无苔是胃阴伤。

●周潜川用大剂生石膏煎水冲芒硝30~60g取快利而愈者。

●肠痈(含慢性阑尾炎)附子败酱苡仁汤合大黄丹皮汤(军、丹、桃、冬瓜子、芒硝)。

●周先生方案:感冒兼火,全身高烧,皮肤烫人。面色好像吃了酒-样。口干欲下凉水(阳明热),头痛,有汗或无汗(外证),小便少,且十分赤黄,苔干燥,色小黄,或白腻当中夹杂黄色。

处方:生地15g、川芎6g、羌活6g、葛根6g、防风6g.白芷6g、柴胡6g.黄芩15g、薄荷6g、生姜3片、生石膏30g、甘草3g.

●感冒兼伤食,恶寒、发烧、身痛、头痛,有汗(无汗),呃气,打饱食,不欲饮食。处方:紫苏9g、橘皮9g、白萝卜子9g.焦山楂9g(有汗加桑叶9g)。

●周先生方案:感冒咳嗽、吐白沫、鼻流清涕,鼻塞不通。处方:枇杷叶30g、五爪风9g(类似麻黄)、兔耳风9g、车前草9g。

●牙齿痛用地骨皮,牙缝出血用茅根。

●面阴黄,哮喘是脾湿,咳白泡痰是手太阴肺经之故

●心脏怔忡。有一种病者.除长期失眼外,随时自觉气短,走路上楼更觉气短同时心跳急,心慌,口苦脸色时常发红(阴虚阳越),手心出开,手心又常发热,又是心慌抽痛。

处方:白芍30g、炒栀子9g、菖蒲1g、木香3g、万年青叶9g、芭蕉花9g.

●外伤丘墟可致内伤属脏。

●鼻衄:藕节20g桃仁10g、大黄3g、白及10g小蓟5g.灶心士20g、黄芩10g、生草10g、生石膏(先煎)20g、川连2g.

●参三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阴虚皆可曰肾阴虚。肾非解剖之肾,亦指一种功能状态。

●右关脉大是脾胰之病,如大肠没有病的话月经七天是气提升不起,舌暗加桂枝强心力。月经来时,芩连、八珍汤。

●治西医所谓慢性咽炎:小青龙汤麻、桂、芍、姜、草、夏、细辛、五味子、杏仁加石膏、元麦、桔、苏子、莱菔子、车前子、陈皮、蝉蜕、僵蚕。

●骨折用方:四君子汤加菟丝子、女贞子、续断、桃仁、当归、芍药、酒军、乳香、没药、生甘草。

●脉大者用龙牡收治。脉长者(弦濡而长),在上,端直;在下,大便先干后稀。

●茵陈加四君子、桂枝、滑石可利胆。咽炎用元麦桔加人越婢加术汤。)打呃实证用法夏、厚朴、生姜。呃逆厥阴之虚证用吴茱萸汤加人参、法夏、干姜。

●脉之底弱为胃气不足,苔薄为胃阴不足。尿混为脾湿胃热,筋松。胃寒者少用黄芩或与生姜同用。

胖子要问咳,足太阴、手太阴之不调。胖子眼大,五官大多见心脾病。

●圆脸,细皮嫩肉,色白是阴虚.甲状腺亢进。

木型人,木克土,常见肝胃不和。

●口臭非肠胃病,即胰病,可用合谷、三里。

●合谷脱肉.曲池脱肉,大肠、胃之疾。

红胖或饮酒者年少,不患心脏病面有胃病。着重治胃:芩、连、木香、秦皮、败酱草苡仁.远志(治心、胃)。脉不规则:菖蒲、远志(因胃不好生病)。

●尿中有蛋白:四君子芩连二陈。治心必治胃,胃者肾之关门也

●长年便血可用归脾汤,或加菖蒲、远志。

●开鬼门为使邪从汗而出用越婢加术。洁净府治肾可用八正散。

●脉沉洪迟是心脉,玫瑰手是肝病。

.旋覆花降气。菊花清上。

脉端直以上,分不出寸关尺要在肝是否有疾(如摸腹软,可能肝变小

胀脉.沉取洪宽,浮取无,为腹胀之象。

面乌黑,牙龈黑,唇黑为脾病,治以越术加苡泽车、苍术、茅根。

●食肉无味,但知糖、醋味,多是脾胰不好。

●夜里头昏,胰脉紧(脉弦),低血糖,甜成水饮之可愈。解腹中结气:柴、三仙、桂、瓜、莱菔。

●麻细附使心肾两极振荡激发活力。

●肾病,由外之内可解表;由内之外为心脾之力不足,可见肿,越婢加术。发动脾之气脉加利尿剂,后可加附子,以强心健脾。

●漏底伤寒可见上烧,下泄利可用葛根芩连汤。

●80%~90%胃病转成胰病,治用柴桂可治寒又治热,祛实又治虚。

●王慈臣用左土汤,即加味越婢加术汤,道理实越术汤之理也。

●大肠发病多.小肠少;心发病少,胃发病多。

●小肠有寒用理中类。小肠梗,绞肠痧见肚脐疼,附子理中加大黄为引。脐下病用真武汤。

●小儿肚痛用附子理中(参、术、姜、草)加大黄。

膀胱疼多见尿蓄留(胰证),“津液藏焉”,“气化出焉”。针水分穴,脐上或脐下。

利尿用五苓散(要有桂枝)。尿崩症多为脑被伤后所致。用双氢利尿剂反而不下为何。可能刺激中枢起作用。中医的整体观很了不起。

膀胱气化,又主升降。《内经)要分析去读,其中有误处。

痃癖,气血上冲,应急用大补之剂。党参30g、附子10g之类。此证乃寒裏血。

●黄芪、桂枝可起到代为甲状腺素之作用。人体气脉上行过多,聚于喉部故为阴虚白胖、气瘿之类。

●黄庭经言之舌为心(根)之苗,舌尖红(心火)。耳为心(根)之窍,耳心疼(心火)。耳为肾(根)之窍,耳心疼(肾水亏)。根、苗、窍之关系。

●脉长在肝为气郁,在肺为气亏。

●心中有火为少阳火,用芩连泻之。

●行时脾痛用越术加白芍(和营)、川连(清心热)、佛手调气。

●密陀僧壳治瘰疬。

面如涂血,胃胆之疾应疑,不论有无病,应将血色去下(血脉在上不在下),用阴药。

.藿香2g.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药。胃湿困脾阳,倦息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惟舌有浊垢面漾漾欲反者最佳。

●代格石人手少明、足既阴经,怯则气浮。重以镇之,以镇虚逆,故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鞭噫(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白带多,宫颈糜烂,胃胰不好。

●脉弦迟,右长,无根为气血亏.要查腹中有无包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xw/9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