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药茵陈利湿退黄药1中医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经。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部分药物还可用于湿疮痈肿等证。临证可根据阳黄、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选择适当配伍治疗。

茵陈 Yinchen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生用。

  性能: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应用:

  1.黄疸。

  本品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之要药。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栀子、黄柏、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黄疸湿重于热者,可与茯苓、猪苓同用,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若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补遗》)。

  2.湿疮瘙痒。

  本品苦微寒,有解毒疗疮之功,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风瘙隐疹,湿疮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名医别录》:“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痛,去伏瘕。”

  3.《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茵陈含挥发油,油中有β-蒎烯、茵陈二炔烃,茵陈炔酮等多种成分。全草还含香豆素、黄酮、有机酸、呋喃类等成分。

  2.药理作用: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并有解热、保肝、抗肿瘤和降压作用。其煎剂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茵陈,煎汤内服或漱口,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中医杂志》,,5:48)。用茵陈,煎汤代茶饮,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效(《中医杂志》,,1:39)。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赞赏

长按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ls/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