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之福健康咨询平台
中药材滋补品
第九十四节
茵陈
茵陈
秋雨之福今日报价
茵陈
产地:陕西
现价:20元
规格:统货
净含量:kg
原价:25元
联系人:梁小姐
联系
茵陈的传说民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传东汉时,有一位姓刘的老翁,常年卧床不起,面目深黄,请求当时神医华佗诊治。华佗见老翁患的是“黄疸病”,告诉他要治好此病,不能心急,要有一段时间。刘老翁患此病正逢饥荒之年,户户缺粮少食。只好叫孙女到田野、山坡挖些野菜和采些野果来充饥度日。哪知老翁吃了半个月的野菜,“面黄”竟然渐渐消退,而且面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了,还能拄着拐杖下地了。时隔不久,华佗忽然想起刘老翁曾向他求过医,不知病情如何,便去探询。当华陀一进门,见到老翁吃了一惊,忙问:“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老翁笑着说:“我没吃什么,只吃过一种叶子像羽毛的野菜。”说着,便领着华陀到野外去寻找吃过的野菜。
华佗见满坡绿茵茵的青蒿,心想:这不是青蒿吗?怎么能治黄疸病呢?后来,华佗试用了几次,却毫无药效,于是引起华佗反思,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华佗特地来到刘老翁家请教,老翁坦率地说:“我吃的是三月里幼嫩的青苗啊!”
华佗顿然大悟,连说:“这就对了,三月阳气生发,青蒿药力最强。”尔后,华佗就用三月青蒿来治黄疸病,果然屡试屡效。为了使后人莫错过采药季节,华佗就用上述的民间谚语,来说明茵陈的药用时间。
茵陈的简介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z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茵陈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茵陈分布范围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茵陈药材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性状鉴别幼苗均卷缩成团状,灰白色、灰绿色或灰黄色(贮藏日久)。全体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绢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mm,除去表面绢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2~3回羽状深裂或掌状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呈卵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线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甘。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的食用选方(仅供参考)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克,栀子十四枚(擘),大黄克(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50克。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一切胆囊感染:茵陈30克、蒲公英12克、忍冬藤12克、川军10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病发斑:茵陈克、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各50克、栀子仁0.5克、生甘草25克。捣筛为散,每服20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圣惠方》茵陈散)
⑥治疬疡:茵陈蒿两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疬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外台》引《崔氏方》)
我们不生产产品,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秋雨之福健康咨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