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及两人者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by小海晴明
张仲景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