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人》创刊号《组诗》栏目作品(三)
流泉养心兰徐徐飞音岚蒋华
油菜花开的季节(组诗)
养心兰
在林中
喜欢背影,喜欢攀爬
喜欢甩动的双臂如滑行的桨
云雀在山顶,它们把天空洗得湛蓝
草木柴门虚掩
喜欢静
喜欢静中不被人觉察的风暴
松树把颤栗
一棵传染给另一棵
油菜花开的季节
我是女儿,嫁出去的女儿
是不能给父母上坟的
所以昨天我忘了蒸“蛇盘”
窗外,雨滴答,像人在走动
写信的女人,蓝色信纸
只有落款,没有地址
一个喇嘛走在油菜花中
听不清他在念咒语还是在唱歌
我的母亲也在油菜花中,她低头劳作
原野静极了
静极了的原野大片油菜花中
我的母亲低头劳作
她用低着的头
屏蔽了土地以外的世界
黄刺玫开了
她照不照镜子
都是美的,春天的黄昏有没人路过
她都是喜悦的
这喜悦传染了大山,湖面
湖面上的回廊
年老的手风琴手演奏“九九艳阳天”
引来姑娘们围观和羡慕
河流,一列小火车
它途径霍山,南王村,汾河湾
载着一个父亲,也载着一个小女孩
她手腕和胸前坠着红色的玛瑙
他们富有,朴厚,明亮
有打不败的倔强
如果时间可以缓慢
下午六点
阳光依旧明亮,风像婴儿的手掌
坐在山里人家大门外的石头上
世界安静下来
递我食品袋的村妇有
茵陈一样的清香
“娃节里”三个字的背景里
杨树托着一枚硕大的土鸡蛋黄
芦花鸡不远处的草丛中觅食
牛羊还没归圈
如果时间可以缓慢
我愿这个黄昏无限延长
没落的村庄
开着门襟的窑洞
像被遗弃的老式棉袄
阳光翻晒不出一个虱子
山梁上刺槐黑黢黢地立着
荒草黑黢黢地立着
桃花,苹果花,核桃穗,损落一场寒流
蕤核举着细碎的白花
从坟丘一路跑到院落前
鬼魅的香气里,有清明的折痕
意外
儿女都飞走了
干净的床,干净的卧室
连只臭袜子都没留下
我把自己搬到太阳下
一截朽木把自己搬到太阳下
一床发黄的棉被把自己搬到太阳下
喜鹊捻动明亮的银针
“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
光是一个意外,影子也是
可我那愚笨的母亲不懂得这些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大门外冰冷的石头上
让黑,一点一点
吞没
信
屋檐水滴答着
有几滴打在阳台外斑鸠的窝棚上
很是响
麻雀起得很早,麻雀不怕雨
我在读一封长长的信
信中人和她的父亲女儿住在小镇
她的父亲又老又多病,女儿草莓一样
我想吃她炒的藜蒿,腌的咸鱼,煮的元宵
买她的水果
我得先写一封回信
语气要像窗外的细雨才行
张翠平,常用笔名:养心兰,山西霍州人,作品散见《诗刊》等刊物,偶有奖项获得。
请收下绝望之后我全部的希望(组诗)
流泉
仁慈
暗色中的四壁
壁虎一样贴在墙上的半张脸
不动声色
——“仿佛一切仁慈都是沉默的”
我无语,目睹着另外的
半张脸的沮丧,和一截躯体的渐渐溃疡
生命仁慈,却处处弥漫
腐败的气息
当我试图以一盏灯的光,去照彻
最后的黑暗
我发现,我的努力
与善意同样的徒劳,这纷杂人世
这一天天消逝的
生命的进程,仁慈只是个
偏房,面对一张嘴
面对一个胃,我们似乎还应更加从容
和淡泊,不是我们奢望的
就能得到——“心是什么?鸟鸣和别墅里的
梦”,每次读到这些诗
我都会像夜一样沉静,一张脸不动声色
一半,隐匿另一半
而生命,终究是仁慈的,而消逝
也总在消逝
杀鱼
乌云
在天边翻卷
我在厨房杀鱼
一条落荒的青鲤,逃不出
我的手掌
一声闷雷滚过
窗玻璃,咣当咣当响两下
这时,我正好
打开煤气灶,一团蓝色的火苗跃起
瓯格来电
说某某某昨天走了,来不及悲伤
一条鱼,已在油锅中
煎熬
绝口不提杀鱼之事
水龙头下,我只冲了冲手
然后告诉瓯格
——不容易啊,何况我们还牵着一个
中年……
认识论
从一朵芍药开始
一块封冻石
一所老房子的一扇雕花窗开始
……我认识的这个世界,有太多陌生
我的世界观
有太多肤浅,和疏漏
如今,年过半百
必须重新开始,并试图通过这些
重新审视一架活着的躯体
以及生长在这架躯体上的每一个毛孔,每一道疤痕
每一缕白发中暗藏的
隐秘与躁动
……与身边的事与物相处太久
几乎忽略了其间的光,就像我从来不将这世界
与生命维系在一起
事实上,当它们的光
折射到我的身上,生命才拥有如此多的河流,峰峦
雷鸣,闪电……才会在大风浪后
用钢铁般的意志
和爱,拦截随时引发的泥石流
重新认识
不是回头,是惘然中的惊觉,一次呐喊
和一次亲昵——
从一粒尘埃开始,一滴水最终融入
一整个大海的波涛
大海的心跳,即一个中年人
沉沦之际,紧紧抓住
一根缆绳不放的
心跳……
石头
身有大恶。
内心藏一块石头。
截取它的粗粝、冷冽,和它与铁器交互捶打
迸发的锋芒。忽略那些柔的
软的,通人性的,属于
流水和风的——
俗世有太多断裂层
和霜刀,防火墙林立,依次
阻隔善念——当人们洗心革面,大炼隐身术,
峥嵘中自有遮蔽和草木
凋敝。石头缝里尽是暗色的沉渣——
拿什么剔除这人间恩怨,
这顺从,这效仿?
我已被压制。旧时的摇篮与木马。
石头上生锈的花。
腐朽星空下,拯救本身仍是腐朽。
而呐喊,更像一种破碎,
或岑寂。
光亮
——“杀死它们吧,这废墟上的孤独”
在一条河流的拐弯中,
我卸下全部泥沙,并与这尘世的每一根白发
擦出火花
以照耀。背负所有未完成,让夜色像死一般睡去……
而我独立苍茫
——向匍匐着的大地,致敬。
冬日
从枝头落下
落在路边的挖掘机上
落在空无一人的整条街巷上
细雪落着
万籁岑寂
一个人独自在微光中追风的影子
从一个路口,越过
另一个路口
前边,就是瓯江了
水在尖叫,我想沿了这尖叫
返回源头
——那里,更多的雪
更多的不被尘嚣带走的母亲的
白发,还有父亲伺弄了一整个冬天的木炭的
火苗……喜欢如此光景
在父母身旁,在嘎吱作响的矮小的
木门前
看风,轻轻卷起
白色的粉尘
一个流鼻涕的男孩子,手举一根糖葫芦
边喊边跑
像举着一面红色的旗
从风中穿过……
细雪落着
落在头顶
落在我年久失修的那一截断肠上
宽阔的瓯江水面上,飞着
一只白色的鸥鸟
飞着,飞着
她的白,不知不觉,融入
细雪的白……
生日颂
白雪覆盖头顶
青丝埋着一场地震
即便如此,生活的版图仍延续
一条去往未来的路
——那么多快乐
放下了疲惫、困顿,以及拘泥于内心的
深深的痛楚
搀扶摇摇晃晃的中年
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永不消停的
绵密的那些细雨
从瓦楞上滴落下来,如一千个祝福挂在大地的
嘴边……
请原谅我的固执
请收下绝望之后我全部的希望
沉默
沙滩上的贝壳
无法逼近一整个大海的波涛
那悲哀色的蔚蓝,也从来不给天空一把银灰的簪子
住在罐子里的人
你赐予我的
是一只密封的罐子,盛满空气
水,和众多生与死的
密码……当我,气球样注满水
碎裂,肉体消弭
附着看不见的灵魂,我就可以鲜艳得像开在
经卷上的花
开在罐子里
那些无依的彩饰
那些鼓胀的乳房
那些簇拥罐子内壁的浑然不见天日的回声
……它们积聚着,发散
我再一次压抑外部的敲打,火
火一样止不住的隐逸与惶惑……住在罐子里
为每一道缝隙刻字,密不透风的辞条间
有来路,还有归途上
烧不死的停顿和呼吸,我背着你
画下一个大海,那里,没有一个人
会将缆绳,和梦
举过头顶
丁酉年之中山街
整条大街坑坑洼洼,像散了架的
这个午后
从冬天一直到现在
行道树没有说一句话,涂了白漆的树身
压不住内心之火
在它的头顶,要等到天
完全黑下来,一大群丧失了脾性的小麻雀
才会匆匆赶赴,它们
与裸露的枝头
大概有许多悄悄的秘而不宣吧
飞走了,又飞回
还有一段日子,绿色的叶子
才会重返枝头
与你商讨些关于挖掘机的事
正如我,守了一整个冬天,仍无法
将亏空填满……那些走失的信件
全都被你带走了吗?不!是谁的牙齿
像光阴斑驳
像刀
就在这儿
要在残缺的躯体上,找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截面
恐怕,还必须回到被涂了白漆的
那一棵不说话的
树的本身,回到一再被人们提起的
挖掘机本身
流泉,原名娄卫高,男,汉族,浙江龙泉人,祖籍湖南娄底,现居丽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丽水学院客座教授。
春江水(组诗)
徐徐飞
春江水
江水平静如我的沉默
而春天已悬于江底
水中的云泥依旧唱和
面对流逝
我唯有听从
观潮
和每一朵浪花打招呼
向江水中的泥沙问好
遇见冲上岸的潮水别躲开
与它击掌
给它一个熊抱
丁字坝
伸入江水中呈丁字形的大坝
用以减轻潮水对堤岸的冲击
伸入江水中的T台
风平浪静时
它向天空展示着虚无
只有涨潮的时候
才会有浪花
在台上走秀
亮相
潮水每一次冲上堤坝
都有一个精彩的亮相——
在半空中
瞬间变幻出无数的神与兽
神仙踩着云朵
野兽长着翅膀
仿佛凝固在巨大的果冻里
仿佛时间的一个停顿
凹岸
再激烈的冲突也有回旋的余地
潮水凶猛
呼啸而来
岸向后退让了一步
壮观就此产生
扑空的潮水瞬间跌碎
漫天飞扬的水珠和泡沫
驱散岸上观潮的人群
兴奋惊慌又狼狈
尖叫的不止是我
在我内心
巨大的茫然和孤独
又完成一次迸散
钱塘春夜
波澜追逐着波澜
你追逐着我
涟漪缠绕着涟漪
你缠绕着我
钱塘江在下沙镇拐弯的时候
江面上那朵跳跃最高的浪花
触到了低垂的星空
晚风吹凉沿江的路灯
我们按住体内的潮涌和漩涡
互为彼此的堤岸
回头潮
每一次回头都是重新出发
沸腾的江水慢慢冷却
浪花缀满我的全身
漩涡挂在我的嘴角
残梦余温仍让我眷恋——
如何打消不断涌起的怪念头
当我想到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这四个字
在我心中激起更大的波澜
江边独立
江水汹涌
如何抚平
歌声和星空都不能
路灯的光芒
也只会让远处的荒凉更鲜明
黑暗中流沙与潮水的摩擦声
依旧响亮
两岸堤坝如墓葬
如狱墙
给江水以空间和时间
给它锯齿状的梦境
一个人独立江边发呆
不可名状的孤独恰好
成就一道夜晚的风景
浪花与乡愁
洁白的浪花开在浑浊的江水上
乡愁开在浊世
异乡的钱塘江
故乡的天井湖
被我的诗贯通
构成我浪迹一生的江湖
我的乡愁长过钱塘江
我的乡愁大过天井湖
我的浪花一般洁白的乡愁
一次次汹涌成大海
它的辽阔是一种折磨
徐飞,笔名徐徐飞,男,年生,安徽省五河县武桥镇人,现在浙江杭州打工,民刊《打工诗歌》编委,著有诗集《城市边缘》等。
我的丘陵,带有祖先的颜色(组诗)
音岚
题记:
大别山的余脉,向东延伸,便成了我高低起伏的分行文字。
古老的亚洲板块
彷如一部无言的史书
某个章节断层,突然
隆起一丛活跃的汉字
密集的区域
就是大别山
向东分行排列
便是我的丘陵
零散地
成了诗行
发表在当今的某个诗刊上
带有黄土的粘稠
和祖先沧桑的容颜
每个村落
就是一个标题
或者是一面旗帜
标明:这是我的版权
剽窃者
望而却步
我的丘陵
有河流和森林
有落日和鸟鸣
有芳草萋萋的湿地
有拐弯抹角的山峦
亦或,一首落满轻尘的民谣
我的祖先
把沟壑纵横的皱纹
连同佝偻的背影
种在这里
不知从哪一辈开始
也不知这里属于哪个州县
我的祖先
用粗壮的胳膊,和
原始的歌喉
在这片平平仄仄的黄土地上
匍匐。耕耘。牧歌。
我是丘陵的儿子
除了忠诚于我的丘陵
我也学着祖先
用自己低沉的嗓子
写下一串文字
像脚下分水岭一样
排成行,向东延伸
一直漫延到远方
回归亚洲板块。
向大别山靠拢。
四月,去乡下
题记:四月,去乡下踏青。一个人,最好带上一把雨伞。四月的天,女孩的脸,说变就变。小资温婉。
好久没去乡下了
黑松林的鸟巢
是否已搭建起来
妈妈的老屋
是否依然可以遮风挡雨
庄家地里
绿色的语言
可以听出秋天的收成吗
城里待久了
日子寡淡
诗句也显得无味
如果不去乡下
总觉得欠了四月。
四月的乡下,多雨
阳光滋润鲜嫩
就连妈妈的窗台
也湿漉漉的爬满苔痕
放晚学的小女孩
羊角辫在额前跳动
惹得井栏边的小鸡仔
跟着女娃叽叽喳喳
扑向妈妈
夕阳,在黑松林边挂着
鸟鸣便热闹起来
一缕炊烟
在四月的暮霭里漫延。
于是,葱绿的蛙声
吞噬了夜晚的宁静
哦,四月,去乡下
缝补我久违的牵念
小城,我用脚步丈量你的每一寸月光
大城市,月光显得胆怯
总有一些角落
丢在月光里
我的县城,是大城市的子民
勤勤恳恳
常在不太亮堂的夜晚
放出一束月光
彷如娘的针线
在我的贴心衬衣上镶边
一丝一缕,勾纳出
小城的模样
这样的情愫
适合慢慢地融合
于是,我用脚步
去丈量每一寸月光
一枚调皮的星子
落进路边摆摊女孩的口袋里
羞得女孩
低头数落月光的多情
趁着浅浅的月色
赶紧收摊
哦,小城。我用脚步
去丈量你的每一寸月光
用月光
去轻扣每一扇紧闭的心窗
八斗岭,只有一首诗的气质
平平仄仄的八斗岭
就像一首诗
被母亲的棉花地意象
成了一件弯襟土布上衣
服服帖帖地
穿在江淮丘陵的身上
远远望去
只有一首诗的气质
宛如母亲
让我亲近和思念
八斗岭的日子
清欢得有点让县城羡慕
纷纷趁着节假日
踱进一户农家
收一枚草鸡蛋
尝一口酸草莓
尔后,倚着一处偌大的庭院
听风,滑过指尖的声音
我的八斗岭啊
走南闯北许多年
都没有见过哪一缕炊烟
像你青瓦檐上飘起的
那么好看那么缠人
八斗岭,只有一首诗的气质
就让我终生怀念。
比如,我的母亲
又到插秧时
我的分水岭,每到这个季节
家家户户,就陆续进入农忙
从谷雨开始,一直到霜降。
青蒿马儿菜以及分水岭的植物们
纷纷攘攘结满了一季的种子
此时,大板秧田的一丛丛秧苗
已蓊郁葱茏,就像等待出阁的邻家小妹
心思重重的样子
让宠护她的每一家农户
你追我赶地,又到插秧时。
母亲,姐姐,甚至是每一个当家的男人
都是插秧的能手。男耕女织
在我的分水岭,却是男女平等
女的也能犁田耙地男的可弯腰撅屁股地插秧
而且,那行云流水的架势
比我写几行分行文字漂亮多了
母亲,把日子攥在手心里
把希望和青春,种在父亲刚刚平整好的水田里
姐姐,把长发挽起,美丽的容颜
在水田里激起朵朵涟漪
父亲,那一记响亮的牛鞭
在半空中绕了一圈
被一曲娴熟的口哨声截住,彷如
给埋头耙地的黑犍牛伴奏
一副忙忙碌碌的农耕图,瞬间
在我的分水岭铺展开来
而今,我的分水岭
再也找不出一只牛蹄印。耳畔
机声隆隆,淹没了祖辈们的刀耕火种
只有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剪影
依旧倒退着匍匐在水田里,敏捷地
布满整个五月。
季节,只有在我的分水岭
才能显得棱角分明。城市里
季节更替在每个人的衣着上,甚至
在姑娘们性感的口红里。只有在乡下
季节躺在黄土地上,在我的分水岭上
又到插秧时,你才能见到斗笠蓑衣,和
那一片被蛙声隐去的一季春光
水田里,阿妈抬起头,笑眯眯地
看着被远远甩在前面的闺女
……哦,我的分水岭
又到插秧时。
我的黑松林
记忆里的黑松林
古道神秘
是分水岭的脊背
那里
有我穿开裆裤的童年
有我骑着牛背
胯下被轧得痒痒的红疙瘩
还有一堆篝火
和一块烤山芋
长大了,遇到不顺心的事
就一个人钻进黑松林
再后来,我离开了她
离开了分水岭
前天,妻子拉扯着我
把我拽回黑松林
初恋时,我和妻子
曾在这里的一间小屋
躲过雨和一个通宵
黑松林,依然如故
不紧不慢的
时光的划痕
在这里显得有点苍老
妻子站在一颗歪脖子老松树下
让我给她拍照
说:等咱俩老了
就回到这里
陪你劈柴喂马
陪你过云水禅心的日子
不知什么时候起
我的诗句里
就经常出现黑松林
这个热乎乎的名字
今晚的小雨,不知是春天的第几场倾诉
题记:下班后,毛毛细雨中,顺着店埠河小踱。
手中的雨伞,懒得撑起
店埠河两岸的垂柳
如长发及腰的女子
温婉的表情,倾诉着一季的心思
鹅卵石的小径
雨中,显得有点寂静
远处,有一束灯火
照亮桥头匆匆的行人和车流
雨点,纷纷扰扰地
包裹着光影
如夏天的蚊虫
忙忙碌碌的样子
我清瘦的诗句
失去了灵感的语境
想起孩子
想起那个迷失记忆的雨夜
音岚,男,微名:老鹰。肥东县许集村人,60后。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写作,早年有散文和诗歌作品散见于媒体。
我在《水浒》中替天行道(组诗选三)
蒋华
我给宋江当小弟
一
宋大哥为人豪爽
仗义
只要开口
你就不会空手而归
他到哪
大家都把心掏到酒里
争前恐后地献给大哥
大哥允诺我
一个老婆
我信!
大哥曾将如花似玉的干妹妹
许配给又丑又色的矮脚虎
而矮脚虎跟我比
简直人渣一个
二
我请宋大哥
浔阳楼喝酒
看着渔帆点点的江面
唠着风和日丽的家常
我特意点了大哥爱吃的金鲤鱼
刚刚还在江心神气活现
现在目不转睛地瞪着我们
大哥,别管这鱼死不瞑目
别管江湖风起云涌
放开了吃,放开了喝
酒后,我送你回家
但千万别发
那些朋友圈一片叫好
官府一片吐槽的话
三
烂醉如泥后
大哥就吐着真言
他说九天玄女传他天书
说晁盖上梁山
是他冒死通的风
长江可以作证
他把反诗
写在浔阳楼
他还说
自家二奶偷汉子
他宰了那个逼
相国寺的菜农花和尚
一
站在菜园中
一声吼
所有的菜蔬
都起来买盐
你已经把杀猪的人渣打死
你已经把五台山的庙门打碎
现在,你要在憋屈的菜园
将这棵老鸦聒噪的
垂杨柳,拔走
然后才能坦然地,抱着酒罐和狗腿
鼾声如雷
鼾声如雷
震得相国寺的瓦片
扑扑地飞
二
和尚们在念经
你就抹着嘴边的酒水
和尚们在敲木鱼
你就禅杖舞成雪片
和尚们在斋饭
你正拎起浇菜的粪桶
三
花和尚
顶着响午的日头
在相国寺后院里
锄菜
他光着膀子
汗水源源不断地
滋润着大光头
浑身结实的肌肉
和纹身的花朵
然后叭嗒叭嗒地
滴到地上
声音像念经的木鱼
现在他是这块菜地的守护神
锄头不断打击着
白菜萝卜边的坏人
嚓嚓声
就结果了野草们的性命
那滋味比锤死郑关西还过瘾
白菜身强力壮
萝卜长势喜人
帮忙浇菜园的几个地痞
晃晃悠悠地抬着粪桶
花和尚说
都是那帮秃驴
屙的屎
——而相国寺,香火袅袅
而东京,桃花正艳
林冲夜雪
一
没有这把火
草料场的雪花
一片片地
钻进骨头
你拄着花枪
看着草料场,在体内
越积越厚
——是这把火
把你常年不化的雪
瞬间,点着
二
林教头,慢点走
枪作拐杖。怀揣牛肉
一步一步
趟在风雪中,喝着烈酒
我知道你苦
林教头
上司的儿子
调戏你老婆
而得罪那只白虎
不但开除出中央警卫团
还劳改沧州
……
你缓缓回头
疑惑的眼神停着我的追问
教头,我给你算一命,你此去仍然风雪满途
新领导嫉贤妒能
等到一个姓晁的上山
你才略显本领
却被一个姓宋的捂住寒光
他一心要与白虎称兄道弟
最终,家仇未报啊
你身染瘫症而死
……不要问我是谁,雪下得紧
赶路吧,林教头
蒋华,男,芜湖人。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八百多篇。作品入选多本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