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药北草
每天一期,你身边的中医养生专家
I导读:太阳黄经达度丙申猴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到了。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2月19日13:33:41农历正月正月十二
雨水
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年的雨水:乍暖还寒,气温低是一方面,“倒春寒反了春,冻断筋,要保暖”;另一方面,雨水降临“湿气重”是直接危害人体的毒气。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那些所谓的现代病就会离我们远了,恶性肿瘤、慢性疾病也会失去温床。
湿气重:痛、臭、堵“人体一湿,百病兼得”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痛腰痛年纪大了有腰痛情况的人很多,有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受过伤”,有的说“我肾虚!”。
其实您的腰疼并不是腰椎损伤,也不是肾虚,而是肾着腰疼。这个问题和腰椎损伤的区别在于:
重:犹如腰间缠绕五千铜钱般沉重。
困:转侧不利,长时间不动则病情加重。
酸:并非运动后的肌肉酸胀,活动后症状减轻。
凉:腰间冒凉气,热敷后症状减轻。
办法宣木瓜10克代茶饮。
臭口中痰多、异味湿气表现在嘴巴里面就是痰,这痰不是呼吸道上来的。
轻的:口腔中的粘腻不爽的感觉,口角拉粘。
重的: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样的粘稠物,都叫做痰。
比如一部分的脑部疾病,或者癫痫的患者。发作时,口中吐出粘稠粘液。脑中风发作时,喉中痰鸣如拉锯。
办法:茵陈大枣水原料
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
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
堵便秘如果湿邪在脾的表现为便秘:大便粘滞不爽,欲便不尽,质地不干,排便时间长,许多达半小时以上。
路志正教授:莱菔散。材料
炒莱菔5两,豆腐皮5两,川贝母3钱,冰糖2两半,白糖2两半,白果仁3钱。
制法
将莱菔子、豆腐皮、川贝母、白果仁4味用砂锅焙干,为细面,过绢罗,再将冰糖研细同白糖入药拌匀。
用量
每服2钱,早晚开水送下。
一道佳肴:气血双补最高效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
“春天喝粥,胜似补药”,这里特别推荐薏苡仁党参粥(亦可以加一些花椒),是一种气血双补食物、非常适合雨水之后的湿气天气吃、也特别适用于高血压人群。
适用症
症见头目昏晕、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位倦、肢体麻木、神倦乏力、苔腻、脉濡滑等。
做法
将薏苡仁洗净后去除杂质;
党参洗净切成片;
大米淘洗干净;
把大米、薏苡仁、党参置于锅中,加入毫升清水,置武火上烧沸;
再改用文火熬煮45分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吗,祛湿、健脾、补气血!
雨水一宝:花椒花椒可能大家平时不常用,但是雨水过后,湿气侵袭人体,此时煮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花椒,能收到很好的祛湿散寒的功效,补于无形之中~
一种技巧:雨水祛湿不用药通过穴位按摩与艾灸来排湿既是中医祛湿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简单易学,在家就能自己动手祛湿。
百会穴位置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功效
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神阙穴位置
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
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阴陵泉按摩方法
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位置
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功效
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我们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经常会生病,其实这和我们体内湿气太重有很大的关系,湿气不除,身体不会太健康的。
别忘了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哦!要知道“十人九湿”,他们也需要这些去湿防百病的方法!
健康养生
交流
中医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