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伤寒,世罕希,
多少庸医莫知机。
仲景石与节菴泄,
千金不易伤寒秘。
方不同,法更异,
四时伤寒各有例。
惟有冬月正伤寒,
不与春夏秋同治。
真伤寒、真中风,
表实表虚各自中,
表虚自汗脉浮缓,
疏邪实表①有奇功。
①疏邪实表汤:
疏邪实表治中风,桂枝白芍与川芎,
羌活防风白术草,生姜大枣煎服灵。
表实无汗脉浮紧,
升阳发表2汗自松。
②升阳发表汤:
升阳发表治伤寒,羌活防风白芷添,
麻黄杏仁桂枝草,川芎升麻姜葱煎。
背恶寒,背发热,
1/16
头痛脊强一般说,
俱属太阳膀胱经,
有汗无汗须分别。
春夏秋,别有方,
通用羌活冲和汤①。
①羌活冲和汤
(即九味羌活汤,阴虚气弱人禁用)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兼甘草,发汗去风可建功。
春温夏热秋治湿,
随时加减细酌量。
病证与冬皆相似,
深浅表里脉中详:
脉有浮,脉有沉,
半浮半沉表里存,
有力无力求虚实,
或温或下细推成。
更有汗吐下三法,
当施当舍莫留停。
两感证①,日双传,
①伤寒的传经,有一种表里相传者。其中又有表里双感者,即日传
两经的现象,称为两感证。其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病。邪在太阳则发热头痛;在少阴则咽干口燥;在阳明则目痛鼻干;在太阴则腹满自利;在少阳则耳聋胁痛;在厥阴则烦满囊缩。其表里并传,病情的变化最速,这就是所谓“传经两感”。另还有“直中两感”,如《伤寒论》所谓少阴病,反发热,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直中两感”。(说见《医学心悟?两感证》)
一日太阳少阴连,
肾与膀胱脉沉大,
口干头疼是真原;
二日阳明与太阴,
沉长之脉脾胃兼,
目又痛,鼻又干,
腹满自利不通安;
三日少阳厥阴病,
肝胆脉息见浮弦,
耳聋胁痛囊卷缩,
古人不治命由天。
陶节菴,泄漏方,
不问阴阳两感伤,
通用冲和灵宝饮①,
①冲和灵宝饮
冲和灵宝两感证,羌芎生地草防风,
柴胡黄芩细辛芷,石膏薄荷生姜冲。
一服两解雪跷阳。
更明表里多少病,
治分先后细推详:
表病多,里病微,
麻黄葛根汤②最奇。
②麻黄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表缓里急宜攻里,
调胃承气①急通之,
①调胃承气汤
调胃只用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枳实伤上焦,中焦燥结服之好。
寒中阴经口不干,
身痛发热自下利,
脉沉细,又无力,
回阳救急汤②急取。
②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都言两感无治法,
谁知先后有消息;
结胸证,分轻重,
双解①、六一②二方觅;
阳明证,不得眠,
鼻干目痛是根源,
柴葛解肌汤③一剂,
①柴胡双解散
柴胡双解半表里,脉来弦数是根源。
小柴胡汤加苓芍,姜枣煎服随证添。
②六一顺气汤
六一顺气治结胸,柴胡黄芩芍药增,
大承气汤加甘草,水煎临服铁锈攻。
③柴葛解肌汤
节庵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程氏除羌桔芷石,加入丹地二母良。
犹如渴极遇甘泉;
耳聋胁痛半表里,
柴胡双解①力甦痊;
腹又痛,咽又干,
桂枝大黄汤②可蠲。
太阳发黄头有汗,
茵陈退黄汤③独羡。
①柴胡双解散(见前页注①)
②桂枝大黄汤
桂枝大黄阳传阴,腹痛咽干脉又沉。
桂枝大黄芍药草,枳实柴胡生姜临。
③茵陈退黄汤
茵陈退黄散滑石,芩连黄柏柴栀子,
木通升麻龙胆艸,甘艸灯心水煎之。
(便秘加大黄,睛芮甚倍胆草,气虚加人参)
无热自利是脏寒,
加味理中汤①最端。
时行病,身大热,
六神通解②须当啜。
小水不利导赤饮③,
下焦蓄血凭斯诀。
①加味理中汤
加味理中汤最奇,人参白术共陈皮,
炮姜肉桂生姜草,煎加木香末一匙
②六神通解汤
六神通解治寒疫,麻黄甘艸芩滑石,
苍术石膏芎羌活,细辛葱姜淡豆豉。
③导赤饮
导赤茯苓与泽泻,猪苓甘草滑石柏,
桂枝白术山栀子,煎加生姜盐灯且。
一切下证并结胸,
六一顺气①分明说。
身有热,头无痛,
面赤饮水不下咽,
庸医误认为热证,
岂知心火反上炎,
自是戴阳多不晓,
复元汤②纳得安然。
身如硃,眼似火,
发斑狂叫误认我,
病在三焦无人识,
①六一顺气汤(方见前)
②复元汤
复元汤治元气弱,脉数无根并虚火。
参连柴冬熟附子,知母五味甘芍药。
三黄石膏汤①最可。
发斑之证先咳呕,
耳聋足冷定无他,
休发汗,愈斑烂,
消斑青黛饮莫慢②。
劳力感寒证有异,
①三黄石膏汤(又名石膏汤)
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
清热发汗兼解毒,姜枣细茶一同煎。
②消斑青黛饮
消斑青黛栀连犀,知母元参生地齐,
石膏柴胡参甘草,便秘参去大黄入,
煎加姜枣一匙醋,阳邪里实此方施。
养营调卫①金不换,
内伤气血外感寒,
莫与伤寒一般看。
身出汗,热又渴,
如神白虎汤②最确。
食积证,类伤寒,
发热不恶寒,
吐逆身不痛,
头痛体凝痰,
①养营调卫汤
养营调卫治伤寒,劳力内伤虚外感,
补中益气去升麻,羌活防风白芷添。
②如神白虎汤
如神白虎治汗渴,石膏知母粳米多,
麦冬五味甘栀子,人参花粉竹叶和。
只消加味调中饮①,
气口紧盛休变验。
小水利,大便黑,
桃仁承气②对君说,
热邪传里蓄血证,
血热自利病安贴。
吐血衄血别有方,
①加味调中饮
加味调中治食积,平胃散加姜白术。
山楂黄连并草果,神曲生姜兼枳实。
②加味桃仁承气汤
加味桃仁承气汤,甘草桂枝硝大黄,
柴胡青皮当归芍,枳实桃仁枣生姜。
生地芩连汤①最切。
阴格阳,难辨详,
阴极发厥面戴阳,
欲赴井中脉无力,
急救回阳返本汤②。
水不下咽瘀血证,
加减犀角地黄汤③。
①生地芩连汤
生地芩连治吐血,柴胡川芎山栀丹,
犀角桔梗芍药草,韭汁枣煎病安贴。
②回阳返本汤
回阳返本脉沉绝,附子炮姜老茶叶,
麦冬五味陈皮草,人参肉桂姜枣截。
③加减犀角地黄汤
加减犀角地黄汤,黄连甘草苦参当,
枳壳桔梗粉丹皮,赤芍红药藕生姜。
真中寒,真厥证,
回阳救急汤①连进。
阳毒发斑脉洪数,
三黄巨圣汤②之证。
原无热,
精采不与人相摄,
热结膀胱休误下,
桂苓饮子③真奇绝。
①回阳救急汤(见前)
②三黄巨圣汤
三黄巨圣治大渴,脉数发斑乱言多,
芩连黄柏石膏草,硝黄枳实姜枣药。
③桂苓饮
桂苓饮治膀胱结,狂言烦躁滑石柏,
猪泽知母山栀草,桂枝灯心姜术切。
心下硬痛利清水,
热结利证医莫测,
又谵语,又作渴,
身热黄龙汤①莫错。
口禁摇头名痉痓,
如圣饮②内抽添诀。
瘥后昏沉百合病,
柴胡百合汤③休越。
①黄龙汤
黄龙汤即大承气,加入参归甘桔比。
②如圣饮
口禁摇头如圣饮,羌防芍芷乌药芩,
归芎柴胡半夏草,姜枣煎服竹沥临。
③柴胡百合汤
柴胡百合汤芩芍,瘥后谵语发热渴,
参苓鳖甲知母草,姜枣煎服重地合。
亡阳证,过汗多,
头痛振振病不和,
筋惕肉瞤虚大甚,
温经益元汤①最和。
男女劳复阴阳易,
逍遥汤②治脉沉疴。
脚气证,类伤寒,
禁用补剂与汤丸,
①温经益元汤
温经益元汗过多,参术附子草芍药,
归芪生地干姜桂,生姜大枣糯米多。
②逍遥汤
逍遥汤内用人参,知母竹青韭菜根,
犀角滑石柴胡地,姜枣煎服裩裆群。
暑中(读去声)身热寒中冷,
浮风湿热脉之端,
便秘呕逆难伸曲,
加味续命汤①保全。
撮空证,仔细认,
休认风证误人命,
循床摸衣为证验,
又手摸胸不识人,
只因汗热相伤肺,
升阳散火②效如神。
①加味续命汤
加味续命羌防风,桂枝防己与川芎,
麻黄芍药苍术草,煎加姜枣灯心入。
②升阳散火汤
伤寒升阳散火汤,六君子汤加生姜,
归芍芩柴麦冬枣,谵语便实加大黄。
睡觉中,忽言语,
梦寐昏昏神不出,
汤粥与之强吞咽,
形如中酒多不举,
心火尅肺越经证,
泻心导赤汤①急取。
身热渴,不头痛,
神思昏昏乱语言,
小水不利大便黑,
误投凉药伤黄泉,
病传心肺夹血证,
①泻心导赤汤
泻心导赤治昏沉,独言面赤不识人,
芩连犀麦知参草,滑知生地姜茯神。
当归活血汤①最玄。
挟痰证,类伤寒,
寒热昏迷头又眩,
涎出口中为证验,
七情内损伤之源,
神出舍空乱语言,
加味导痰汤②最端。
①当归活血汤
当归活血汤赤芍,桃仁红花桂枝壳,
人参柴胡干姜地,甘草生姜入酒和。
②加味导痰汤
加味导痰汤乃导痰汤加味而成
导痰汤歌附于二陈汤下:
二陈汤乃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陈,
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导痰汤内加星枳,顽痰胶固力能驯;
再加参术芩连桔,姜枣竹沥瓜蒌仁。
大头病,是天行,
项肿恶寒热并煎,
一剂芩连消毒饮,
痰饮喉痹尽安全!
①芩连消毒饮
芩连消毒(治)大头瘟,柴胡甘桔翘条芩,
荆芥枳壳羌防风,白芷射干川芎存。
关于两感证的“日双传”:
病邪中人,由此经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称为“传经”;
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依次相传者,称为“循经传”;
由于病邪偏盛、正气不足,病情不按上述规律相传,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又有表里传者,即相为表里的经相传。如太阳传少阴、阳明传太阴、少阳传厥阴。此由阳经传入阴经的,是邪盛正虚,由实转衰,病情加重的表现;若从阴出阳,则为正能盛邪,病有向愈的可能。
在表里传中,还有一种表里双感,日传两经的现象,称为两感证。即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病。其在太阳则发热头痛;在少阴则咽干口燥;在阳明则目痛鼻干;在太阴则腹满自利;在少阳则、在厥阴则烦满囊缩。其表里并传,病情的变化最速,这就是所谓“传经之两感”。
又如伤寒论所谓“少阴病,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就是“直中之两感”。须知太阳病初得病时,尚未传经,即见少阴化热证,临床以温热病多见。这是因为本有积热在内,而外为风寒鼓之,故表里并见,阴阳双传,其病至暴,倘治失其宜,病易危笃。
合病与并病:合病和并病,都是不能单独用一经来归纳的复杂证候。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的称为合病;
凡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的,称为并病。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