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年春季流感来势汹汹!小编发现,身边被流感缠上的人还真不少。
据广东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18日,年全省报告流感病例例,死亡病例1例,报告病例数较年同期(例)上升%。
专家根据监测情况评估认为,当前本省流感已进入流行期,5月底6月初将达到高峰。
据广州中医院院急诊反馈的信息,今年流感高峰从2日左右开始,首先表现为儿童发热数量增加,后成人也逐步增加。上周降温几日,发热病人也稍有减少。近日潮湿多雨后,发热病人再次明显增多。
大部分发热病人表现为流感样症状:起病即发热甚至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头痛,但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反而不明显。
怎么治?中医呼吸病专家、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开出了三个治疗方子和一个浴足方,供对症选用。
(一)
组成: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菊花lOg,连翘10g,苍术10g,甘草5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利湿。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热,高热、口渴欲饮、咽痛、痰黏或或黄者。
(二)
组成: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陈皮5g,桂枝5g,苍术10g,甘草5g。
功效:祛风散寒、和卫宣肺。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寒,高热、恶寒重、全身肌肉酸痛者。
(三)
组成:苦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20g,藿香10g。
功效:化湿和中、降气止咳。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热体质,发热,肢体困重,头重,胃纳差,口中黏腻者。
(中药沐足方)
桂枝20g,荆芥20g,艾叶30g,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水位过踝关节以上10厘米即可,睡前30-40分钟为最佳时间,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防病保健之效。
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也开出了个针对今年流感的预防方(1-3人量),建议连续服用三天:桑叶10g、苏叶10g、杷叶15g、茵陈15g、布渣叶10g、桔梗10g、玄参15g、神曲15g、葛根20g、甘草6g、藿香10g。此方主要针对未中招流感的人群服用,所以方药组成药性平和。其中桑叶、苏叶疏风解表,桔梗、玄参利咽止痛。针对岭南地区气候湿重,加茵陈祛湿清热,藿香芳香化湿。神曲、布渣叶消食导滞。杷叶清肺热。葛根解肌通络。此外,桑叶还有清肝明目之功。整方的功效具有疏风解表理气,祛湿消食导滞,清肝明目的功效。
中山六院中医科石显方副教授认为此次流感的症状很符合中医湿困的表现,因此,应从“湿温”论治。
他认为,“湿温”最忌用苦寒药,以往流感惯用的清热解毒方法均不适宜,单纯发汗也不灵,汗出而热不解,理应用温散的方法,芳香化湿。此外,针对食积湿滞,应通利大小便,斧底抽薪;若有咳嗽者,应祛痰祛风以止咳,不能仅吃止咳药水、消炎药之类。具体处方,轻症用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加减;重症用柴胡达原饮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若有咳嗽症状,以上两种方药再配上麻杏甘石汤,若用小柴胡汤,把参、枣去掉。
若其他医生有治流感的良方,欢迎留言分享!
也可以私信小编交流:请加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昆明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