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不花全部来自大自然馈赠这些只有

小微从小在农村长大,

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物质还不甚丰富,

家家户户吃喝基本都是靠自家粮食、蔬菜,

当然凭借着代代相传的经验,

根据时令节气,

总能从大自然那里得到很多额外的馈赠。

今天小微就给大家分享下我们大河南乡村,

那些大自然馈赠的美味儿~

素材来自乡土河南(id:xiangtuhenan)授权发布

整理:微探店

目录

1、桐花

2、狗棒槌

3、榆钱

4、茵陈

5、地转儿

6、槐花

一、桐花

成熟期:四月左右

食用方式:桐花馍

文图

张根栋

在农村的庭前院后、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棵两棵,间或成行成片的泡桐树。到了四月间,泡桐花开的一簇簇一串串,淡紫色的非常漂亮,当然也到了吃桐花馍的季节。

吃桐花之前,要先用开水焯一下,去掉那种涩涩的味道,也有乡亲用铁锈味来形容它。

这位农村大姐做的桐花馍,用料很简单,除了桐花就是这把小葱,放在自家案板上剁碎。

一盆桐花加小葱,一碗白面,再放进盐和调料,和成糊状准备下锅烙。

烙馍的灶就放在院子里的大树下,这种柴灶是用泥巴糊成,底部带三只小足,可以来回移动,它在农村已经有多少年历史,恐怕没人说的清楚。

用铝倒成的平底锅,在农村的用处很大,逢年过节烙饼、煎包子,每一样都好吃的不得了。大姐把和好的面糊摊在锅里,柴火从灶里退出一些,防止火太旺糊锅。

桐花馍烙成了,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看起来很有食欲,桐花甜甜的味道,吃起来香糯可口。

二、狗棒槌儿

成熟期:清明节后

食用方式:蒸菜

文图

郝红伟

农村树上有好吃的,不是秋天才有的事情,春夏也不少。夏秋吃果实,春天多吃花儿和叶,这位大妈正在做的这碗蒸菜,食材就来自农村常见的构树上。

在清明节后,构树上的“狗棒槌儿”冒了出来,像毛毛虫一样,掉到脖子里还有点儿痒痒的,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是味道还是很受农村人欢迎。

这是拌过面的“狗棒槌儿”,这玩意儿有好几种吃法,不过今天大妈只把它做成了蒸菜,这算是一种最传统的吃法。狗棒槌上还带着小叶子,叶子不能吃需要择去,然后洗净晾一下,放在大案板上拌面粉。

这道蒸菜要说也简单,拌完面就放锅里蒸,这一篦子还真不少,能盛上六七碗吧?

蒸菜离不开蒜汁儿,所以大爷这边也忙活起来,他手里这个捣蒜汁的擀面杖,还真是物尽其用了。

大火蒸上二十分钟,菜就该出锅了,这蒸好的样子还真是有点儿吓人,轮形状和大小,咋看咋像毛毛虫。

蒜汁里放辣椒,当然也少不了自家磨的小磨香油,吃蒸菜,最关键的还是这一蒜臼蒜汁子,味道全靠它。

三、榆钱

成熟期:四月

食用方式:蒸菜、炒鸡蛋

文图

张根栋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榆树上嫩绿的榆钱正适合下锅,千万不要错过,错过就是一年。

把榆钱洗干净晾干,准备做榆钱蒸菜,榆钱的吃法不少,蒸菜算是最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做法了。

按比例兑上玉米面和小麦面粉,搅拌匀实,榆钱上面都裹上半干不湿的面粉,这做法和做其他蒸菜无异。

榆钱搅拌均匀,蒸锅里铺上打湿的棉布,之后把榆钱均匀地摊在布上,盖上锅盖用木柴火蒸。大约二十分钟之后,掀开锅盖,榆钱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锅榆钱蒸菜基本就算做好了。

那边柴火还在烧,这边蒜汁也开始准备了,

榆钱的吃法有很多种,包饺子、蒸包子、熬粥都可以,下锅炒的话,可以打两个柴鸡蛋,做成榆钱炒鸡蛋。

由于生长迅速,榆钱可吃的时间大概只有十天左右,这种曾经消失的乡土菜,再次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很多人品尝的不单是菜,还有那些难忘的童年岁月。

四、茵陈

成熟期:正月

食用方式:炸咸食

文图

张根栋

图中这匍匐在地上的一大棵野草,叫茵陈,在一些农村地区,历来有正月吃茵陈的习俗,因为据祖辈讲,吃茵陈好,对健康有益。

跟许多野菜一样,往往幼苗的时候是可以吃,但是长大就不行了。关于茵陈,有一句俗语:“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可能是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句:“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法不同,吃的时机相同

茵陈有几种吃法,今天这位农村母亲给孩子们做的是炸“咸食”,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往下看几步大概就明白了。茵陈、葱、姜、蒜,当然还少不了红辣椒。

刚才切好的菜末儿,撒上盐和调料儿,再拌上面粉,面的多少,随个人而定,茵陈味道微苦,想让孩子们吃,就得稍微多拌些面。

油热了开炸,用筷子挑成一团儿一团儿的下油锅,如果面多,炸出来就跟丸子一样,当地管这种跟丸子有几分相像的美食叫“咸食”。

刚出锅的好吃,这两位小朋友吃的正欢,茵陈虽然苦,但是清肝,家长这么费事的做出来,也是希望他们能吃点儿正经东西,比整天围着零食转好些。

五、地转儿(地皮菜)

成熟期:十月

食用方式:炒鸡蛋、晒干炖肉

文图

张春光

在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一座农家小院里,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代改莲老人正在厨房里炒鸡蛋。进入十月当地一直阴雨连绵,糟糕的天气令人烦闷,却催生了一种阴雨天才有的美味--地皮菜。

在草丛里捡地皮菜的是代奶奶的老伴张大爷,他端着一个大盆子,低着头在地上仔细地捡,地皮菜在当地叫“地转儿”,过去生活不好的时候常捡这个吃,现在农村人看见倒不怎么稀罕,城市里反而吃的多了。

野生的地皮菜对生长环境有要求,有污染的地方还不多见,张大爷住的村庄在大山里,环境好的没话说,这种菜自然也比较多。刚采来的地皮菜很像平常吃的木耳,只是颜色是暗橄榄色。

泥土砂石里长出来的菜,吃前需要反复淘洗,这种菜还可以晒干,在过春节的时候炖肉吃,和平常吃的黑木耳吃法相似。刚才用自来水冲洗是第一遍,现在要把水烧开,放在锅里焯一下,然后继续洗,这样可以把隐藏的细泥沙彻底洗掉,吃着就不会碜牙,这是老奶奶多年总结的经验。

地皮菜准备好了,代奶奶打了四个土鸡蛋,这些鸡蛋都是她自己养的鸡子下的,“我这生鸡蛋黄可以用筷子夹起来,不知道你们吃的能不能?”,她老人家笑着说。

锅烧热倒油,放葱花、蒜瓣和鸡蛋,然后再倒入脆生生的地皮菜,三分钟不到这碗菜就可以出锅了,但是从采摘到出锅两位老人用了一个小时。现如今城市里的饭店大多也有这道菜,在网上一斤野生的干地皮菜要卖到一百多元,但是都不如这现采的美味。

六、槐花

成熟期:四月

食用方式:蒸菜、炒鸡蛋、煎饼

文图

张根栋

四月正是吃槐花的季节,在河南郏县安良镇,今年62岁的张大妈正在灶台前做槐花蒸菜,每年的这个季节,当地人都会上山采摘新鲜的槐花回家,用蒸、炒、煎、炸等烹饪方法做成一道道可口的时令美味。

槐花经淘洗、控水、拌面、上笼蒸制之后,这锅槐花蒸菜就算做成了,张大妈说用玉米面蒸出来还带点金黄色,吃的时候再淋上红艳艳的辣椒油蒜汁,这混搭的颜色让人看了就想吃。

同样是在这座小镇上,今年60岁的周大伯也在厨房里淘洗刚刚捋下来的槐花,周大伯把槐花淘洗干净之后,撒上盐控去水分,再兑上切碎的蒜苗和红辣椒,之后拌上白面,用筷子把盆里的各种食材搅匀。

槐花一年四季只开一次,周大伯说吃法可不止一样,他去年做了蒸菜,包了饺子,今年准备用煎和炸的方法做,只见他生起柴火,锅里倒上自榨的花生油,然后把槐花面糊倒进锅里摊平,来回翻几次就可出锅了。

煎好了之后,周大伯往锅灶里加了一些柴,然后倒上油,拿来筷子和笊篱,把槐花面糊下油锅炸了一盘出来,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树上飘着清香的槐花就做成了两道可口的美味。

现在不算是农忙的季节,把槐花做好之后,周大伯和老伴围着孙女悠闲地品尝这属于春天的味道。

—end—

是的,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就是这么多,

不同的时令、节气,

催生不同的美味,

在小微脑海里,

这样的美味还有很多,

马齿苋、面条菜、灰灰菜,香椿,

······

太多太多的美食记忆,

不隆重不豪华,

但是天然的好吃,浓浓的人情味儿~

你记忆中的乡野美味还有哪些呢,

评论区不妨分享下你的独家乡野美食记忆~

感谢乡土河南为我们记录下这么多乡土记忆,

更多乡土见闻请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ls/2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