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时候,田间、埝头、沟楞、地边走一走,随处可见。初长出来,疏散纤细的小叶子,形状像雪花,颜色微绿泛白,叶梗茸茸的,给人一个温和柔顺的感觉。可食,俗称白蒿,中医入药名茵陈。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
茵陈有两个采收期:“二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青蒿当柴烧”。
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茵陈作菜,要采嫩苗,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
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老的药用是茵陈蒿。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茵陈在我国广泛分布,不过主产区为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其中又以陕西产的质量最佳,称为“西茵陈”。
茵陈以干燥的茎叶入药,而茵陈的药用价值与其采收时间有关。春季清明前后是采收茵陈的最佳季节,此时采收的茵陈还是嫩苗,叫“绵茵陈”。过了这个季节长成了“蒿”再采收的叫“茵陈蒿”。嫩苗正当初发,阳气较盛,等长大成“蒿”后阳气就逐渐减弱了。
绵茵陈多呈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
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水,退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证。
茵陈一般以煎汤内服,常用剂量10~15克,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克。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含有几十种挥发油,并含滨蒿素、茵陈蒿素等药用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一、利胆作用:茵陈中的挥发油、滨蒿素、茵陈蒿素均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二、护肝作用:给用四氯化碳导致肝损害的实验动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可见动物肝细胞的肿胀、坏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迅速恢复。
三、解热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茵陈蒿素具有明显的降低正常动物体温的药理作用。
四、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凝血作用:主要是滨蒿素的作用,其扩张冠状动脉的原理与硝酸甘油相似。
五、降血压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提取物的降压作用原理是中枢性降压和利尿。
六、抗菌、消炎作用:茵陈煎剂在体外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十几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滨蒿素等还有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消炎作用。
七、预防肝癌作用:实验显示茵陈煎剂对肝癌的元凶——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八、增强免疫力作用: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具有升高白细胞数目、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口服茵陈mg/kg可明显增强移植肿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茵陈食用方法参考1茵陈煮鸡蛋:
茵陈加水煮鸡蛋。吃了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2茵陈茶:
茵陈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3茵陈粥:
先将茵陈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白糖调味。茵陈是蒿子春天长出的嫩芽,药食皆宜。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属湿热者,症见面目一身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茵陈有绵茵陈,土茵陈之分,利胆退黄以绵茵陈为好。
4茵陈车前饮:
取茵陈、车前草(或车前子,用纱布包煎)加水毫升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钟,煮取毫升。
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疸;车前草能利尿止泻,两药常相伍增强疗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5茵陈姜糖茶:
将鲜茵陈50克(干品15克)、红糖、干姜(切片)、生姜(切片)加水适量,煎取汁。本药茶功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故可用于辅助治疗急黄疸型肝炎。
6青蒿茵芦茶:
将青蒿、菌陈、芦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清热,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肝炎。青蒿: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芦根:芦根忌巴豆。
7消黄茶:
将车前草、半边莲、茵陈洗净,水煎,二滚即放入红糖,再煎2分钟。清热。利湿,退黄。
8茵陈公英汤:
取茵陈、蒲公英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加白糖30克。清热解毒,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患者。
9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毫升,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10茵陈红枣汤:
茵陈、红枣共煎。食枣,饮汤。这是治疗肝炎的偏方。
11茵陈拌豆腐:
茵陈过水,加豆腐丁,加清油,调味料拌均。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12茵陈麦饭:
茵陈淘水,晾到八成干,拌上面,加调味料直到拌散为止。上锅蒸五分钟,油烧热,茵陈加蒜沫,葱沫,热油泼在茵陈上,拌均。
以上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西安颐君堂专家团队简介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问题,欢迎拨打西安颐君堂健康-与老中医进行一对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