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黄帝内经》有:春,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中医理论认为春气通于肝,春季养肝排毒正当时,此时适合的蔬菜如:
芥菜,茵陈,蒲公英
其中茵陈的食疗方法推荐大家:
网上买的茵陈
浸泡后洗涤几次然后加面粉再洗涤,直到没有土了才可以下一步,特别说明,加面粉后再洗涤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处菜上的残土。
洗涤后加面粉,盐和芝麻油搅拌均匀。
上锅水开后蒸五到十分钟就可以
一道美味的养肝食疗佳品就出锅了。
特别说明,茵陈坚持服用一周左右如果出现拉稀,那是在排肝毒。
茵陈养肝护肝,肝开窍于目,所以很多朋友食用后反馈眼睛舒服了。
茵陈的临床应用如下,患者朋友下面可以不用看了。
1、《伤寒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伤寒论》“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3、《金贵要略》:“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伤肾,趺阳脉紧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4、茵陈,味苦。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经》
5、《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
张仲景先师广泛应用去黄疸诸病。
年前一病人全身发黄,手脚心明显,六脉弱无胃气,有轻微贫血,容易疲劳
根据名医别录治疗通身发黄,开的茵陈五苓散合理中汤
j
药后反馈发黄有改善。故临床不可拘泥于只用于黄疸。
茵陈五苓散用于阴黄,茵陈蒿汤用于阳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