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材质量的还有采集因素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www.ilinkee.com/hot/23626.html

中药学

中医中药唇齿相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采集因素。

对于中药质量的影响,历代本草著作中都强调了采集对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性:孙思邈《千金方》中记载,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以歇。民间更有很多关于中药采收的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中药的千变万化。

中药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他们各有自己的生长轨迹,从而使得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采集方法各有不同,我们今天分别进行讨论。

植物药类中药材传统的采收方法

先来说说植物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有效成分、有害成分的种类,数量各不相同,从而使得中药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千金翼方》称,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工。

植物药按照药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根及根茎类药材

一般以秋末或春初采收最好。《本草纲目》对此进行解释,“春初津润史萌,未充枝叶,势力醇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现代研究也证明,秋末或春初时,植物的根及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此时采集质量达到一年的顶峰。

皮类药材

树皮、根皮类药材通常在春、夏时节采集,此时树皮内汁液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质部也容易剥离,剥离后伤口容易愈合。

例如此时采收的厚朴,皮厚肉细,油性足,亮星多,味苦辛辣,香气浓郁,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作为中药药性强,疗效高。

厚朴

叶类药材

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叶类药材通常在叶片茂盛时采集,此时性味,药力雄厚,最适合采集。

更有讲究的,例如桑叶。需要深秋经霜后再采集,传统认为秋打霜桑叶,散热清肺。

桑叶

全草类药材

益母草、荆芥、藿香等大多数全草类药材一般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须趁鲜切段晒干或阴干。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春季采收的幼苗称为绵茵陈,秋季采割的带花全株成为花茵陈。

棉茵陈

花茵陈

现代研究也证实麻黄中的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青蒿中的青蒿素以七月八月含量最高。

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一般选择在未开放或刚开放时采集,更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影响质量。

比如采集红花就要在花瓣由黄变红之际采集,采收后一般阴干或低温干燥。

果实类药材

果实类药材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少数在未成熟时采收。

比如说青皮,陈皮两味中药,青皮是未成熟时采收,而陈皮是成熟时采收,就差那么几天,造就了两味中药。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而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

陈皮

种子类药材

以种子入药的莲子、银杏、沙园子、菟丝子等等,通常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集。

动物药类中药材传统的采收方法

至于动物类药材,需要根据各种药用动物的生长习性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采收方法,

全蝎、土鳖虫、地龙、斑蝥等虫类药材为保证药效,大都在夏末秋初捕捉其虫,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最适合生长,是采收的最好时间。

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海生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采集,此时生长旺盛,钙质充足,药效最佳。

一般大动物类药材,虽然四季都能捕捉,但是也有讲究。比如说鹿茸必须在雄鹿的幼角尚未骨化时采集,质量最好。

鹿茸

矿物药类中药材传统的采收方法

而朱砂,石膏,雄黄,自然铜等矿物类药材一般就没有季节限制,全年都可以采挖,大多是与矿藏的采掘相结合进行收集和选取的。

无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采收方法各有不同,正如《本草蒙筌》记载,“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

足见药材来源不同,采集方法也不同。时间是无形的力量,影响万物生长,影响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采集对中药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医药的发展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chenf.com/ycgn/4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