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了《经方医学》这本书,其中关于茵陈蒿的论述令笔者颇为赞叹。作者认为发黄之标在肝胆(已成结果),发黄之本在小肠(发病源头)。从内经来看,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而肝主疏泄,或许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仔细探讨而言,泻南补北之法是否可以用于发黄之病症?小肠火衰与胆木之郁可否有关联?泻小肠之火盛,予栀子、大黄通阳明,正是泻南,茵陈祛湿强于清热。观大黄硝石汤并未加入茵陈,《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此为实热黄疸,便干而见小便黄者。故茵陈并不是去黄之万能药。但二便不利作者又提及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司,为何大黄硝石汤不用茵陈反用黄柏?缘由在于知柏之类,苦寒泻肾,只可用之救急,万不可法丹溪之路而久用之。观阿胶同理,阿胶除大黄甘遂汤外,其余皆为救急之法。腹泻、发热、心中烦、出血,均提示“急用”,大黄甘遂汤中阿胶乃为守阴而设。故舍茵陈偏清湿热,而用黄柏以救急。
因此从诸方来看,才可以把握仲景对于整个用药体系和配伍的架构。经方医学书影之茵陈蒿
经方医学书影之茵陈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