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茵陈是比较常见的野菜,民间常常叫做白蒿,香喷喷的白蒿饭就是茵陈本陈,它是一个非常季节性的植物,所以会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他是怎么被发现有药用效果的呢?那就要细说说华佗的功劳了!
传说华佗给一个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一直治疗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华佗很是苦恼,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这个病人突然给好转了,急忙问他最近吃了什么东西病转好了?这个人就说,他发现他家后面的山上有一种绿油油的野草,就拿来吃了,发现了吃了后感觉病轻了,华佗一去看,这种草绿油油的,又很绵软。便也采集了一些,给其他的黄痨病患者也用上,但试了几次,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啊,华佗又去问之前的那个病人,是几月份挖来吃的?那人说是三月里的挖来吃的,华佗突然灵光一闪,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这种草三月的才有药效。第二年春天,华佗有又在三月间采集了许多这种草药,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一吃就好了。后来在临床中发现,过了3月的草药就又没什么药效了。为了摸清这种草药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耨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大,茵陈在不同的地区成熟性不一样,所以,也有谚语讲“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五六月以后的茵陈就不能入药了。茵陈的“陈”也是陈旧的意思,但不同于陈皮和陈半夏是贮藏时间久的“陈”,而指的是它的根是“老根”叶子是今年新长的。“此类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它的根是旧的,心却年轻,逢春便发。
二月二,采茵陈,李时珍说:“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用。”
三月三,茵陈长大了些,正好药用。青春逼人,叶子的背面已经开始泛白,像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有些朦胧之意。采回来,晒干,晒干后的茵陈会变得非常的柔软,绵绵的,所以,又叫“绵茵陈”。
主治功能: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茵陈是清利湿热、祛胆退黄的高手。对于退黄见效快,立竿见影。中医讲的湿邪,难去除,病程缠绵,湿邪和火邪在一起,就是湿热,比如脚气病、肝炎、瘟病等。有邪就有正,大自然造物就是这么令人惊叹,绵绵的茵陈就正好治疗这绵绵的湿气。春天是肝病易发的季节,春三月,万物生长发育,肝属木,喜条达,《黄帝内经》“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天,也是茵陈最多的季节,有很多老肝炎患者都知道,春天要早早地就去挖茵陈来泡茶喝。只要口苦,舌头上有一层黄腻腻的舌苔,不妨泡点茵陈茶,准没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